从那之后,易鑫每天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起来。他不仅要完成学校正常的课业,还要额外学习许多与国外教育体系相关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应对选拔的重重考验。
一大妈看着易鑫如此辛苦,心疼地说道:“易鑫啊,你这每天学习到这么晚,身体怎么吃得消啊。要不咱歇一歇,别把自己累坏了。”
易鑫笑着安慰一大妈:“一大妈,您放心吧,我身体好着呢。这次机会难得,我一定要全力以赴。而且,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我也觉得很充实、很有趣呢。”
易中海在一旁也说道:“一大妈,你就别担心了。易鑫这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咱们应该支持他。不过易鑫啊,你自己确实也要注意身体,别到时候机会把握住了,身体却累垮了。”
易鑫认真地点点头:“一大爷,我记住了。我会合理安排时间的,学习和休息都会兼顾好的。”
在准备选拔的日子里,易鑫遇到了不少难题。国外的教学模式和知识体系与国内存在差异,一些专业课程的内容晦涩难懂。有一天晚上,易鑫对着一本英文的专业书籍愁眉不展,一大妈走进房间,看到他这样,关切地问:“易鑫,怎么啦?是不是遇到什么难题了?”
易鑫指着书上的内容说:“一大妈,您看这些专业术语,我查了好多资料,可理解起来还是很费劲。感觉和咱们平时学的不太一样呢。”
一大妈心疼地说:“这可咋办呀?要不明天你去问问老师,或者找同学一起商量商量?”
易鑫挠挠头,思考了一会儿说:“嗯,一大妈,您说得对。明天我就去找老师请教一下,说不定老师能给我更好的建议。而且,我记得我们班上有个同学,他对这方面知识也挺感兴趣的,我也可以和他一起探讨探讨。”
第二天,易鑫来到学校,一下课就去找老师。他拿着书,把自己的困惑一一向老师说明。老师扶了扶眼镜,仔细看了看易鑫指出的问题,耐心地讲解道:“易鑫啊,这些内容确实有一定难度,因为它涉及到国外特定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方向。你看,这里的概念要结合他们的实际应用场景来理解。比如说……”
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易鑫茅塞顿开,他一边听一边认真做笔记。听完老师的讲解后,易鑫感激地说:“老师,太感谢您了!您这么一讲,我就明白多了。我回去再好好研究研究。”
老师笑着拍了拍易鑫的肩膀:“易鑫啊,你这种好学的精神非常值得表扬。这次去国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很难得,你要好好把握。遇到问题随时来问我。”
易鑫回到教室,又找到那位对相关知识感兴趣的同学。他把自己的想法和遇到的问题跟同学说了,同学听后也很感兴趣,两人便热烈地讨论起来。
同学说:“易鑫,我觉得咱们可以把这些知识分类整理,然后对比国内的相关内容,找出异同点,这样可能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易鑫眼睛一亮,说:“你这个方法好啊!我们可以一起做个思维导图,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思路就更清晰了。”
两人一拍即合,利用课余时间,按照这个方法对那些难题进行了梳理。经过他们的努力,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然而,许大茂得知易鑫在积极准备去国外交流学习的选拔后,心里的嫉妒之火又燃烧起来。他在院子里阴阳怪气地说:“哼,就他易鑫能?还想去国外交流学习,我看他就是想出风头,到时候别选不上,丢咱们四合院的脸。”
这话正好被一大妈听到了,一大妈气得不行,立刻反驳道:“许大茂,你怎么还是这副德行!易鑫努力学习,争取机会,这有什么错?你自己不努力,还在这里说风凉话。你要是有这闲工夫,不如好好反思反思自己。”
许大茂被一大妈怼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他还嘴硬地说:“一大妈,您别老是护着他。他能不能选上还不一定呢,我这是实话实说。”
一大妈更加生气了:“易鑫能不能选上,那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你要是再在这里说三道四,我可饶不了你!易鑫这孩子从小就懂事、努力,不像你,整天就知道嫉妒别人。”
许大茂自知理亏,不再说话,灰溜溜地走了。
一大妈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易中海和易鑫。易鑫听后,皱了皱眉头说:“一大爷,一大妈,许大茂老是这样,真让人头疼。不过您别为了我和他置气,不值得。我不会因为他的话就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准备的。”
易中海点点头:“易鑫,你能这么想就对了。许大茂这个人,咱们也别太在意他说什么。你就专心准备你的选拔,别受他干扰。有我们给你撑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