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旁的刘大妈笑着回应道:“哎哟,你们能喜欢就好呀!咱们这四合院,那可是承载了好几代人的回忆呢。以前啊,我还担心这些文化活动会不会没人感兴趣,现在看到你们这些游客这么热情,我这心里可踏实多了。”

旁边的孙大爷也接过话茬:“是啊,一开始我们还怕搞这些事儿麻烦,没想到还真能吸引这么多人来了解咱们四合院。就说那些孩子参加的手工课,以前哪能想到他们能做出那么精致的四合院模型,现在还能展示给你们看。”

游客好奇地问:“这些模型都是孩子们自己做的呀?可真厉害!那这手工课都教些啥呢?”

张大妈立马来了兴致:“教的可多啦,像怎么用木头搭出四合院的框架,怎么给房子上色,孩子们可认真了。而且通过这手工课,他们对四合院的构造都了解得透透的,比我们这些老家伙知道的都多。”

另一位游客接着问:“听说你们还自己编排戏剧表演呢,这肯定特别有意思吧?”

李婶笑着说:“哈哈,是啊,我们这些普通人,以前想都没想过自己能演戏。刚开始大家都觉得难,后来请了专业老师来教,慢慢就上手了。我们把大院里邻里之间帮忙的事儿,还有老北京那些传统习俗,都编到剧本里去了。”

游客们纷纷表示很期待能看到表演。一位游客说:“那可得找机会好好欣赏一下,感觉肯定特别接地气,能真正感受到四合院的生活。”

这边正说着,几个参加摄影比赛的居民拿着相机走了过来。其中一个年轻人说道:“你们来的正是时候,我们之前参加摄影比赛,拍了好多四合院的照片,记录了不少有意思的场景呢。”

游客们围上去,看着相机里的照片,连连称赞:“哇,这些照片拍得真好!把四合院的美都展现出来了。这阳光洒在青瓦上的画面,看着就特别有韵味。”

年轻人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实一开始我也不太会拍,后来参加了摄影技巧培训,才慢慢知道怎么构图、怎么找光线,这才拍出了这些照片。”

这时,负责四合院文化传承工作的易鑫走了过来,对游客们说:“我们搞这些活动,就是想让四合院文化能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它的魅力。现在看到大家这么感兴趣,我们也更有动力了。”

游客们纷纷点头表示认可。一位游客说:“你们的努力真的很有意义,像这种传统文化就应该好好传承。对了,我听说你们还打算开发虚拟现实体验项目,这是怎么回事呀?”

易鑫耐心解释道:“这个项目就是利用现代科技,让那些没办法亲自来四合院的人,也能通过虚拟技术感受到四合院的生活。戴上设备,就好像身临其境一样,可以参观四合院的每个角落。”

旁边的赵奶奶又忍不住说道:“刚开始我也担心这玩意儿对孩子不好,怕他们沉迷在虚拟世界里。后来小谭跟我解释了,说主要是给外面的人看的,咱大院里的孩子还是以真实体验为主,我这才放心。”

游客笑着说:“这确实是个好办法,能让更多人了解四合院文化。不过,在开发过程中,会不会遇到什么困难呀?”

易鑫叹了口气说:“困难肯定有,就像之前开发与四合院相关的影视、音乐作品,编剧写的剧本和音乐人创作的曲子,一开始都不太有四合院的味儿。后来让他们在大院里住了段时间,跟大家交流,才有了改进。”

这时,一位编剧模样的人走过来说:“是啊,刚到这儿的时候,我确实不太了解四合院生活的精髓。后来跟着大爷大妈们买菜、聊天,听他们讲过去的事儿,才找到了灵感。现在写出来的剧本,自己都觉得更有生活气息了。”

游客好奇地问:“那您都写了些什么故事呀?”

编剧兴致勃勃地说:“我写了一个关于四合院过年的故事,从准备年货、写春联,到大家一起守岁、拜年,把咱们四合院过年的热闹劲儿都展现出来了。还写了邻里之间互相帮忙,一家有难大家支援的情节,这些都是我在大院里亲身体会到的。”

游客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断点头。一位游客说:“这样的故事拍出来肯定好看,特别真实。那音乐呢,现在创作得怎么样了?”

一位音乐人接口道:“我们把北京小曲儿的元素和现代音乐风格结合起来了,试播放的时候,大爷大妈们都说既有老北京的味儿,又新鲜好听。”说着,他拿出手机放了一段曲子。

大家听着音乐,感受着其中独特的韵味。张大爷笑着说:“听这曲子,就想起小时候在院子里听长辈们唱小曲儿的日子,现在这么一结合,感觉又有了新的活力。”

游客们也纷纷表示这音乐很有特色。就在大家沉浸在音乐中时,突然听到一阵吵闹声。原来是几个孩子因为争着给游客介绍四合院文化吵了起来。

一个小男孩大声说:“我知道得多,让我来说!四合院的大门讲究可多了,不同等级的四合院,大门的样式都不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另一个小女孩不甘示弱:“哼,我也知道!四合院的影壁也很重要,上面的图案都有不同的寓意呢。”

谭侨赶紧走过去调解:“小朋友们别吵啦,大家都知道很多四合院的知识,都很棒。这样吧,你们一起给游客们介绍,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