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书库">

第11章 ‘排外法案\’

随后,张凤祥缓缓地下了船,与早已等候在岸边的吴国伟和魏武齐并肩而立。他们三人静静地注视着货轮渐渐驶离港口,直至消失在远方的海平面上。

待吴国华彻底离去后,吴国伟也转身朝着工厂的方向快步走去,准备继续处理那里的事务。

这时,张凤祥则迅速叫来了张德彪,并向他下达命令,让其尽快安排工人们将两台吊装机安装妥当。

联盟书库

张德彪领命而去,很快便组织起人手投入到安装工作当中。

紧接着,张凤祥带着魏武齐一同去会见了康志坚以及其他八位团长和副团长。大家相互寒暄一番后,张凤祥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要求——希望能从各个部队里挑选出那些具备一定文化功底的战士们,让他们开始跟随魏武齐学习收发电报技术。这个提议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同,一场新的培训计划就此拉开帷幕……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又是两个月过去了。

随着新的一批战士被分配到各个连队,四个团初步的人员框架终于得以基本配备齐全。紧接着,一场以老兵带新兵的三三制战术训练迅速拉开帷幕。

与此同时,远在海外的吴国华也经历了一番波折。

他离开了基地后,经过长达十多天的漫长航行,终于顺利抵达了美丽卡。

一踏上这片土地,他便马不停蹄地行动起来,立即着手利用携带回来的大量黄金,开始入股各个领域的企业。这些企业涵盖了众多行业,包括但不限于制造业、贸易等等。不仅如此,他还积极订购各类物资,并安排将其源源不断地运往基地。

令人瞩目的是,每隔仅仅一周的时间,就会有一艘满载货物的轮船从港口启航,向着基地的方向破浪前行。

在滨海州,工厂方面也迎来了一些变化。

滨海州政府每隔两个月都会送来了四五千名犯人以及偷渡者。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东三省地区,为了躲避战乱或躲避鬼子迫害而逃到此地的国人。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工厂并没有对他们抱有偏见或者歧视,反而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团结等思想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深入人心的教育工作,使得工厂内部形成了一种坚不可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论是工人之间还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大家都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为实现工厂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正因如此,每当北苏人的检查队伍前来时,这座工厂总能像一座铜墙铁壁般严阵以待,轻松应对各种严苛的检验,从未出现过任何纰漏。

在这关键的两个月时间里,张凤祥更时常亲自来到工厂进行巡视。他仔细观察着每一名工人的工作状态和表现,并且不时的查看工人们的忠诚度。对于那些忠诚度低于 50 的工人,张天佑按照张凤祥给的名单或者现场指认开始重新调度他们的工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想出了各种各样合理的借口和理由,将这些人全部重新调配到各个矿场去从事采矿工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新兵的训练方式也做出了重大调整。

不再像以往那样将所有新兵集中在一起统一训练,而是改为分散到各个工厂分别展开训练。

每个工厂大约接收五六百名新兵,如此一来,短短两个月时间内,便能够为部队输送将近三千人的新鲜血液。

在这个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深知唯有自身具备强大的实力才有可能在乱世之中谋求更好的生存之道。因此,工厂中的众多青壮年都争先恐后地想要加入“厂护卫队”接受训练。

而张凤祥无论是对待新兵还是现役部队士兵,对于忠诚度估始终保持着高度重视。

这一天,张凤祥再次来到工厂精心挑选出了一千二百名工人带到基地重新安排他们生产武器弹药。在完成相关安排部署之后,他正准备稍作休息喘口气时,突然收到了来自工厂的一份紧急电报。这封电报犹如一道催命符般迅速将他召回。

当张凤祥心急如焚地赶回钢铁厂时,远远便望见张天佑正站在大门口焦急地等待着他的归来。

见此情形,张凤祥连忙加快脚步向前奔去,片刻间便跑到了张天佑身旁。

他气喘吁吁地开口问道:“爹,究竟发生了何事?竟然这般匆忙急切地唤我回来!”

张天佑并未立刻回应张凤祥的话语,只是微微皱了皱眉,沉声道:“到屋里说吧。”言罢,他便毫不犹豫地拉起张凤祥的手,朝着他们住宿的屋子快步走去。

待两人踏入屋内,张凤祥目光扫视一圈,瞬间发现二舅吴国伟竟然也在此处。他稍作迟疑,旋即便寻了个凳子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