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稳固战果

赵卫国和袁浩康接到回电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着手部署作战计划。他们俩知道此次任务的重要性,时间紧迫,不容有失。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

傍晚七时整,天色渐渐暗下来,战场上弥漫着紧张的气氛。随着一声令下,我方的重炮率先开火,炮弹如雨点般砸向增援而来的鬼子阵营。紧接着,震耳欲聋的炮声中,坦克集群如钢铁洪流一般呼啸而出,向着敌人猛冲过去。

战斗异常激烈,双方都拼尽了全力。但我军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和出色的战术指挥,仅仅开战两个小时,就将那两个刚刚增援过来的鬼子队伍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然而,就在战局呈现一边倒之势的时候,赵卫国果断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虽然战士们士气高昂,恨不得一举将鬼子全部消灭,但他清楚地知道,不能因小失大,必须按照张凤祥司令的指示行事。

于是,全体部队迅速收拢,开始有条不紊地打扫战场。士兵们忙碌地搜索着每一个角落,收集战利品,救助伤员,并处理好牺牲战友的遗体。整个战场一片繁忙景象。

九月二十五日上午九时许,阳光洒在这片刚刚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土地上。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战场终于被清理干净。赵卫国率领部队返回呼兰继续驻守。

与此同时,远在后方指挥部的张凤祥收到了赵卫国和袁浩康发来的胜利捷报。张凤祥仔细阅读完电文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通过这次战斗,他敏锐地察觉到鬼子的兵力已经出现短缺现象,短期内恐怕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反扑行动。

想到这里,张凤祥当机立断,给前沿各部发出一道紧急命令:“即刻调集康志坚、袁浩康、聂裕华以及白根生四位主力师,分别从四个不同方向出发,展开解救百姓的行动!同时抓捕鬼子开垦团成员以及汉奸走狗,同时命令剩余部队警惕鬼子动向。”一时间,各支部队闻风而动,纷纷朝着指定目标挺进,一场新的战斗即将打响……

命令一经发出,大约二十分钟过去,张凤祥便等待着来自各个部队的回电。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终于,一封封回电陆续抵达他的手中。打开电报仔细阅读,张凤祥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因为每支部队都明确表示将坚决执行此次下达的命令。

紧接着,张凤祥马不停蹄地与自己的父亲张天佑以及二舅吴国伟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和缜密思考,他们最终拍板决定:立即派遣四支宣传工作组奔赴各地,与当地的各支部队紧密协作,共同处理好战后的各项善后事宜。

关于解救百姓后的具体政策,三人经过深思熟虑做出如下安排:首先,要把从鬼子那里缴获的金银财宝全部剔除出来,剩下的物资则按照人口数量平均分配给广大百姓;其次,眼下即为秋收季节,为了让百姓能够充分享受到丰收的喜悦,所有收获的秋粮当中,七成归百姓所有,余下的三成则作为赋税上缴。此外,等到秋收结束之后,还要着手开展征兵工作。而为了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军旅,军队还制定了一系列诱人的优惠政策,例如免除兵役期间的税款等等。

当所有决策敲定之后,张天佑迅速行动起来,有条不紊地着手安排相关事务。与此同时,张凤祥也毫不耽搁,开始向各个部队传达最新的指示和部署。就这样,在紧张有序的筹备之下,时间来到了九月二十六日这一天。

伴随着各支部队如离弦之箭般分散开来,针对鬼子开拓团等残余势力的清剿行动正式拉开帷幕。一场轰轰烈烈、旨在扞卫远东兵团控制区范围内胜利果实的军事运动就此全面展开……

九月二十七日下午六点时分,夕阳西下,余晖洒落在呼兰正北方向约四十公里外的赵家窝棚。这个小小的村落显得格外宁静,但这份宁静之下却隐藏着无尽的苦难与悲哀。

村里的年轻人赵二牛,如今已是二十七岁的大小伙子。而今天,恰好是他的生辰之日。眼看着天色逐渐昏暗下来,夜幕即将笼罩这片土地,赵二牛不禁在心中暗自思忖:“今儿个可是我的生日,不晓得晚上能否多吃上一个香喷喷的棒子面饼子呢?”一想到那黄澄澄、散发着诱人香气的饼子,他的口水就不由自主地顺着嘴角流淌而下。

赵二牛连忙抬起胳膊,用袖子狠狠地擦拭掉嘴边的哈喇子,并在心里暗暗咒骂自己道:“真是没出息,不过就是个棒子面饼子罢了,竟馋成这般模样!”然而,此刻他的肚子早已饿得咕咕直叫,那种饥饿感犹如无数只小虫在胃里肆意啃噬一般难受。

赵二牛抬头望向天空,思绪渐渐飘远。自八年前鬼子的开垦团踏入赵家窝棚以来,他们全村人的命运便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自由自在的生活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暗无天日的奴役生涯。稍有反抗之意的村民,都难逃被鬼子残忍杀害的厄运。更可恶的是,那些平日里耀武扬威的伪警察们,非但不为乡亲们撑腰做主,反而助纣为虐,帮助鬼子欺压自己的同胞。

回想起一个月前发生的那件事,赵二牛至今仍愤愤不平。五叔家乖巧可爱的小闺女,竟被那群丧心病狂的鬼子给糟蹋了。事后,鬼子仅仅施舍般地扔给了五叔一家一斤棒子面作为补偿。而那些毫无廉耻之心的伪警察,居然厚颜无耻地声称这是“太君”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