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章 新一年开始攻击鬼子
至于与北苏接壤的地区,除了原本就驻守在此的东北军之外,西南部还分布着黄忠义带领的第十三军、赵有卫率领的第十四军以及李东统率的第十五军。这些精锐之师驻扎在图拉一带,严密监控着叶尼塞河的动静,并随时防范北苏的袭击并且可以给予来犯之敌以致命一击。
与此同时,与北苏接壤的西北地区则由聂裕华所领导的第四集团军承担防务重任。他们不仅要守卫边疆,还要维护西北及外蒙地区的社会治安稳定,确保人民生活安宁祥和。
另外,白根生指挥的第七集团军已奉命移防至乌勒套山地区。在这里,他们将成为一支灵活机动的战略预备队,能够迅速响应并支援安集廷—杜尚别—锡亚尔特一线的战事。
值得一提的是,袁大牛麾下的第六集团军和杜光庭所率的第十九集团军目前正紧密合作,临时组建起一个混编集团军向东进发,奔赴巴扎尔战场,全力配合戴英对小鬼子侵略者发起猛烈攻势。
最后,张凤祥下达了明确指令:所有远东兵团必须在四月二十日之前抵达各自指定的位置,完成战略部署任务,以迎接即将到来的严峻挑战。每一名战士都深知时间紧迫、责任重大,但他们毫不畏惧,心中充满了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
所有部队的进攻时间最终确定在了阳光明媚的四月二十五日。此外,一项特别的安排引人注目——第六集团军和第十九集团军将每隔三个月进行一次部队的轮换。
当这份重要的命令传达到各个部队时,整个局势瞬间紧张起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远东兵团展现出了惊人的行动力。早在三月二十一日,他们便如离弦之箭般迅速展开行动。一时间,远东地区、广袤无垠的外西北以及遥远的最西部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舞台,一场震撼人心的“人类大迁徙”正在上演。
如果有人能够站在空中俯瞰这片土地,他将会看到一幅壮观无比的画面:浩浩荡荡的后勤物资车队宛如长龙,蜿蜒前行;一辆辆威猛的坦克装甲车则如同钢铁巨兽,密密麻麻地在道路上移动着,掀起阵阵尘土。如此规模宏大的军事调动,不仅让人瞠目结舌,更是让各方势力为之震惊。
无论是国民政府所在的国府、革命圣地延州,还是远在海外的戴英与美丽卡,都对远东兵团所展示出来的强大实力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曾经嚣张跋扈的小鬼子侵略者,此刻更是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犹如菊花被紧紧捏住般,产生了令人窒息的恐惧。
面对远东兵团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势,鬼子大本营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鬼子深知,以目前己方的力量难以与之抗衡。于是,紧急召开的会议成为了他们商讨应对策略的关键场所。然而,由于去年在惨烈的海战中惨败于美丽卡之手,鬼子方面如今可谓是捉襟见肘。在万般无奈之下,鬼子只得采取两个办法来应对当前危机:一是继续大规模征兵,扩充军队数量;二是从相对较为薄弱的国府那里抽调部分兵力,补充到远东和东南亚等重要战区。
四月二十五日清晨五时许,当黎明的曙光还未完全穿透远东地区那厚重的夜幕,一阵惊天动地的轰鸣声骤然响起。只见从北部特拉赫到滨海州一带的广袤地域内,无数火炮齐声怒吼,火光冲天,瞬间将这片原本宁静的大地撕裂成一片火海。
紧接着,与远东兵团对峙的鬼子阵地上,接连不断地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一时间,浓烟滚滚,尘土飞扬,整个战场仿佛被末日降临一般笼罩在恐怖的阴影之下。
此次行动中,远东兵团的策略十分明确:除了康志坚所率领的第一集团军外,其余部队皆是以佯攻为主。正因如此,他们秉持着“炮弹量大管饱”的原则,毫不吝啬地向鬼子阵地倾泻着密集的炮火。一枚枚炮弹如同雨点般砸落,不给敌人丝毫喘息之机。
在持续了四十分钟的猛烈炮击之后,位于最北部特拉赫地区的康志坚部终于发起了总攻。这里靠近北极,地下尽是坚硬无比的冻土,然而,即便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坚固的地质结构,远东兵团强大的火力依然发挥出了惊人的威力。
经过一番狂轰滥炸,鬼子费尽心机修筑起来的防御工事早已支离破碎、不堪一击。此时,康志坚麾下的 59 坦克装甲集群如同一股钢铁洪流,以雷霆万钧之势向着鬼子的防御阵地猛扑过去。
这些坦克凭借其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势不可挡地冲破了鬼子的防线。仅仅一次冲锋,便将敌人精心布置的防御体系冲击得七零八落。而鬼子方面显然没有预料到会在这极寒之地遭遇如此规模的军事进攻,因此在此处仅部署了区区两个师团的海军陆战队。
在远东兵团那汹涌如潮、多达二十四万余人的疯狂攻势之下,敌人竟然连一丝反抗之力都没有展现出来,甚至连一丁点水花都未曾溅起便已被彻底消灭得干干净净!
小主,
就在此时,由康志坚所统率的第一集团军犹如一把锋利无比的利剑,以雷霆万钧之势剿灭了鬼子的防御部队。紧接着,他们严格按照既定计划行事:其中一个军毫不迟疑地继续朝着东方进击而去;而其余的两个军则迅速调整战略方向,灵活地向南迂回展开进攻。
当特拉赫地区成功突破鬼子的防线之际,因为时差因素的影响,远在南亚巴扎尔的袁大牛所率领的混编一个集团军也已然做好了向此地驻守的鬼子发动猛烈进攻之前的所有炮火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