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李世民人生耻辱的一战。

“战争除了在正面战争对决以外。”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后勤保证。”

“李世民接手了尚书令,他了解杨广给他留下了多大的粮食储备,旗下的永丰仓源源不断的给前线送来粮食。”

“而对面的薛举,需要通过陇山极其漫长的运输交通才能运来粮食,对方的粮食是一个大问题。”

说话前屏幕也将陇山落差高达一千多米的山势出来,山区漫长的补给线就薛举最大的成本。

诸葛亮:这就好打多了,只要打消耗战对方一定先熬不住,之后再发动进攻就好了。

叶枫:“李世民看来地图之后,道:对方士气正盛,不可与之交战,采取了深沟高垒不与其交战的方针。”

“这样的打法没问题。”

“只要继续保持这种打法一旦薛举粮食不足人心不稳,那么就是攻打薛举的好机会。”

“双方从6月份一直对峙到7月份,可惜李世民得了疟病。”

“一得病就不得了。”

“李世民只能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刘文静和殷开山。”

“李世民嘱咐道:他们孤军深入,粮食缺少,如果他们主动挑战千万不要搭理他们。”

“等我痊愈之后,再来解决他们。”

“李世民交代完毕就去养病了,而刘文静和殷开山选择不听。”

“殷开山觉得李世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或许也觉得李世民这个20岁的毛头小子怕了。”

“对面薛举算什么,半年前还不是被唐军打败。”

“现在,我们人多马壮还打不过一个小小的薛举。”

“刘文静也觉得有道理,两人把薛举当成赚军功的好机会。”

“至于李世民的话他们自然抛到一边去了。”

“这也不能怪他们,他们两个都是太原起兵的大功臣,本身也有能力,之前唐军也打败过薛举军队。”

“李世民太年轻了,在军中的威望并没有升级为天策上将。”

“李世民需要用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来积累名望。”

“李世民前脚刚走刘文静和殷开山主动出击攻打薛举,结果丢人现眼被薛举追着打。”

“交战地点在浅水原,这场战争唐军极其的窝囊。”

“一半唐军士兵被杀,多数将领落到了薛举的手上了。”

“唐军被打崩了,李世民也只能收纳败军回长安,薛举将唐军的人头做成京观来威震天下。”

“这场战争是李世民耻辱的一战,也是史料当中唯一一次的战败。”

韩信:麻烦了,要不是自己第一次领兵打赢了,刘邦的那些手下也不可能服自己。

军中威望还是要打出来,打法倒没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