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王的使者来到朱镇山的营帐,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朱将军,我家王爷说了,此次起兵,并非想要推翻皇上,只是想为自己谋得一片立足之地。王爷愿与朝廷分江而治,从此井水不犯河水,双方休养生息,互不侵犯。”
朱镇山听后,脸色微微一变,他没想到易安王竟然提出这样的条件。他转头看向高仙芝,眼中询问他的意见。
高仙芝沉思片刻后,说道:“将军,易安王此时提出分江而治,恐怕是见我们实力强大,心生畏惧。但我们也不可轻易答应,需得与朝廷商议,看看皇上的意思。不过,我们可以先稳住使者,拖延时间。”
朱镇山听后,心中有了主意。他对使者说道:“此事事关重大,本将军不能擅自做主。你且先回去,待本将军将此事奏明皇上,再做答复。”
使者无奈,只得告辞离去。
朱镇山立刻修书一封,将易安王的提议详细地告知易归,同时也附上了高仙芝的分析和建议。
易归收到朱镇山的书信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若是答应易安王的条件,虽然可以暂时避免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但易安王在江南积蓄力量,日后必定还是会成为朝廷的威胁。可若是不答应,继续开战,朝廷也会元气大伤,百姓更是会生灵涂炭。
“刘福,传宰辅魏征、兵部尚书窦章进宫议事。”易归对刘福说道。
刘福领命而去,不多时,魏征和窦章便来到了御书房。
易归将朱镇山的书信递给二人,说道:“二位爱卿,看看吧,易安王提出分江而治,你们有何看法?”
魏征看完书信后,沉思片刻,说道:“陛下,易安王此时提出分江而治,显然是知道自己无法一举推翻朝廷,想要先保住自己的势力。臣以为,我们不可轻易答应。一旦答应,易安王在江南发展壮大,日后必成大患。”
窦章也点头说道:“宰辅大人所言极是。但若是继续开战,朝廷的兵力和财力都会受到极大的损耗,百姓也会受苦。陛下还需慎重考虑。”
易归听后,长叹一声:“朕又何尝不知。这易安王,实在是让朕头疼。”
三人商议良久,最终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易归决定先拖延时间,让朱镇山稳住易安王,同时继续加强对易安王势力的监视,等待时机。
而此时的姜无道,在京城中也密切关注着江南局势的发展。他知道,这场政治博弈还远远没有结束,无论是易归还是易安王,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目标。他与易天涯在杜康的顶楼房间内,仔细分析着局势的变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主人,如今易安王提出分江而治,朝廷犹豫不决。您觉得接下来局势会如何发展?”易天涯问道。
姜无道微微一笑:“这正是各方势力重新布局的关键时刻。无论是朝廷还是易安王,都在等待一个机会。而我们,要在这复杂的局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易归不会轻易让易安王在江南坐大,但继续开战也有诸多顾虑。易安王则想利用分江而治的时机,发展自己的势力。我们要密切关注双方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应对变化。”
易天涯点了点头,心中对姜无道的分析佩服不已。
在江南的战场上,局势暂时陷入了僵持。朱镇山一边等待着朝廷的答复,一边加强了军队的戒备,防止易安王突然发动袭击。易安王也在积极整顿军队,巩固自己在江南的防线,同时派人四处联络各方势力,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支持。
而高仙芝,则在这复杂的局势中,小心翼翼地周旋着。他一方面要协助朱镇山应对易安王的各种策略,另一方面也要为姜无道收集情报,寻找可能的机会。他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局势的发展。
日子一天天过去,江南的局势依旧紧张而微妙。整个越国,都在这场政治风暴的阴影下,等待着命运的裁决。未来的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无论是易归、易安王,还是姜无道等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着,一场更加激烈的争斗,或许正在悄然酝酿之中……
转眼间,时间马上就到了腊月!
距离姜无道和英子的婚期也仅仅不到十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