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统帅司伏干派人劝降无果后,吐谷浑的军队并未马上攻城,而是在城外三四里处安营扎寨。
“吐蕃!”
“原来你在这里。”
吐谷浑征召的民夫被勒令前往营地一里外的树林里伐木取水。
名叫吐蕃的十四岁少年拾柴之余看到有野果便会将其揣进怀里,发现有几人过来他将衣襟紧了紧防止别人找他讨要。
“万人将想喝甘甜的山泉水,你去找些过来!”军官撂下一句话后又将一个水囊抛给他。
临走时还不忘再次鼓励这个民夫中最勤快的少年道:“好好做事,我不会亏待你。”
林间有一道溪泉自崖壁的缝隙间汇入,又顺着低洼朝东面的湟水流去。
将水囊灌满,又捧起一汪清泉饱饮半渴,看着积水坑中泛起的阵阵涟漪,这水纹便如自己的生活,一触就破。
水纹渐平,其中映照出赤岭之下的一座土石小屋,他认的这扇门,还有畜篷旁边的那株枣树,这是吐蕃从小长大的地方。
曾记,幼时父亲进山打猎,为野兽所伤,回来不久便丢下几岁的儿子还有大着肚子的母亲撒手西去。
与地大物博的中原不同,高原上物质匮乏,仅靠家里的几头羊和附近两块贫瘠的红土地想要养活一家人简直痴心妄想。
就算入冬大雪纷飞,母亲也要挺着个大肚子带着他在雪地里艰难的寻找食物。
一定是天神眷顾,所以他才能成为母亲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