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邓九公的人马在路上走了差不多一个月。一天,来到了西岐。负责哨探的骑兵跑到中军报告:“启禀元帅,前面就是西岐的东门,请元帅下令定夺。”邓九公传令:“安营扎寨。”这营地扎得怎么样呢:
营地按照八卦方位安置,军旗在五方排列。左右两边簇拥着密密麻麻的军兵;前后排满了层层叠叠的将领。拐子马紧紧挨着鹿角;连珠炮严密地守护着中军。真的是:刀枪洁白得映照出三冬的白雪,炮响声高得如同二月的惊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邓九公安顿好行营后,放炮呐喊。
且说西岐的姜子牙自从打败闻太师后,天下诸侯纷纷响应。忽然有探马来向相府报告:“三山关邓九公的人马驻扎在东门。”姜子牙听到报告,问各位将领:“邓九公这个人怎么样啊?”黄飞虎在一旁回答说:“邓九公,是个有将才的人。”姜子牙笑着说:“有将才的人好对付,那些会左道法术的才难对付呢。”
且说第二天,邓九公传令:“哪位战将先去西岐打个头阵?”帐下的先行官太鸾马上回应:“我愿意前往。”于是,太鸾调集本部人马出营,排开阵势,立马横刀,大声呼喊着挑战。负责探事的骑兵又跑到相府报告:“有敌将前来挑战。”姜子牙问左右将领:“谁去打头阵?”南宫适领命,提刀上马,呐喊摇旗,冲出城来。只见对阵的一员将领,脸像活螃蟹一样,下巴上长着黄须,骑着乌骓马。这将领啥模样呢,有赞词描述:
头顶上的金冠飞舞着双凤,连环宝甲用三把锁扣紧。腰间缠着玉带,如同团花一样,手里握着钢刀,寒光迸射。锦囊里暗藏着七星锤,鞍鞽上又挂着龙泉宝剑。大将遇到时机不好就会丢了性命,只要军旗一展开,诸侯们就得拱手敬畏。他是三山关内的大先行官,四海闻名,让人胆寒心痛。
话说南宫适大声喊道:“来的是什么人?”太鸾回答说:“我是三山关总兵邓九公麾下的正印先行官太鸾;如今奉皇命西征,讨伐逆贼。你们这些人不守臣子的本分,招纳叛逃的人,无缘无故造反,仗着自己强大肆意施暴,害死朝廷的大臣,蔑视天朝的使命,实在是可恨。现在特命六军,来剿灭你们这些叛逆。你们赶紧下马受绑,被押解到朝歌,接受成汤的大法处置,好让百姓不再受倒悬之苦。如果还执迷不悟,后悔就来不及了。”
南宫适笑着说:“太鸾,你知道闻太师、魔家四将、张桂芳等人,最后都落得个被烧死、斩首,连一片铠甲都没能回去的下场吧。就凭你们,不过像米粒那么大的珠子,能发出的光也大不到哪儿去;像苍蝇翅膀扇动,飞也飞不远。赶紧趁早回去,免得遭受杀戮。”太鸾听了大怒,催动紫骅骝马,手中的刀直接朝着南宫适砍去。南宫适也纵马迎上,用合扇刀急忙招架。两匹马交错在一起,一场大战就此展开。两人来回冲突,擂得花腔战鼓都破了,摇得锦绣军旗都碎了。来来往往,打了有三十回合。
南宫适在马上展现英雄气概,展开刀法,抖擞精神,越发用力。太鸾也被激怒,圆睁双眼,把合扇刀使了个破绽,大喝一声:“着!”一刀劈了下来。南宫适因为小看了太鸾,没怎么在意,看到一刀砍下来,这才着了慌,大喊一声:“不好!”急忙闪身躲避,那刀把护肩甲的吞头削去了半边,绒绳也割断了好几尺,把南宫适吓得魂飞魄散,大败进城。太鸾乘胜追杀周兵,得胜回营,见到邓九公,说:“今天和南宫适大战,末将一刀劈掉了他护肩甲的吞头,可惜没能砍下他的脑袋,请元帅下令定夺。”邓九公说:“首功最重要;虽然没能斩下南宫适的头,但已经挫了周将的锐气。”
且说南宫适进城后,来到相府,向姜子牙报告,说自己失利了,差点丧师辱命。姜子牙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作为将领,一定要懂得见机行事,进攻可以成功,撤退能够保守安全,这才是做将领最要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