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秦承煜的问话,柳楠神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直视秦承煜的双眼,正色问道:“殿下,依您看,皇帝陛下对您是否足够信任?是否已然下定决心,将来由您继承大统?”
秦承煜听后,脸色骤变,眼中闪过一丝惊怒,他压低声音,怒斥道:“柳大人,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妄测圣意!” 在这等级森严的大懿王朝,这般言论无疑是大逆不道。
柳楠却不以为意,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微笑,轻声说道:“殿下不必恼怒,臣只是心中忧虑,为殿下着想罢了。”
说罢,他微微顿了顿,接着提起:“殿下,您看陛下一面封您为皇太孙,这看似对您恩宠有加;可另一面,却给予阜阳王世子秦承志兵权,甚至还允许他在御书房看奏折。这其中深意,难道不值得殿下深思吗?”
秦承煜听了这番话,脸色顿时阴晴不定。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身旁的谢六和李太存,心中暗自思忖柳楠此举究竟有何目的,随后问道:“柳大人,你究竟何意?不妨直说。”
而一旁的谢六,对于柳楠毫不避讳自己,便开始向皇太孙进言的行为,大感不解。他心中暗自警惕,觉得柳楠又在给自己设下圈套,可一时之间,又实在想不明白其中缘由,只能在一旁冷眼旁观。
屋内的气氛愈发紧张,仿佛有一张无形的大网,正缓缓将众人笼罩其中 。
柳楠毕恭毕敬地继续说道:“殿下有所不知,皇帝陛下其实在废除太子当日,是下了决心培养您的。任命齐王与福王同时辅佐您,便是最好的佐证。” 他微微停顿,目光紧紧盯着秦承煜,观察着对方的反应。
秦承煜一开始听到柳楠的话,心中着实有些惊乱,毕竟涉及到皇帝的心意揣测,这是极为敏感的话题。但他自幼便城府极深,与他父亲截然不同。
不过转瞬之间,他便调整好了心态,面色恢复漠然,淡淡的问道:“是何变故,让情况有了改变?”
柳楠、谢六、李太存听到秦承煜如此平静的语气,对于他能如此迅速地调整,均大为惊讶。
柳楠心中更是满意,脸上的笑容愈发浓郁,说道:“变故便是福王。他以鞭策殿下为由,向陛下请旨,让阜阳王世子也入东宫与殿下一同受学,却特意强调世子不必学政要之事。”
秦承煜闻之,心下霎时通明,暗自琢磨,福王此计,果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遂开口言道:“父王此举,其必知皇爷爷断不会应允。然其欲以此提醒皇爷爷,其嫡子皆已犯错,亦皆受罚。惟孤因祸得福,而另二嫡孙,却与父母离散,且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