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小小阅兵式

没有足够的人手,打下地盘也没有办法实施有效的占领和控制,像是李自成那样的流寇已经被历史证明没有前途,所以下来还是要设法多收集优质人力资源。自己培养的青少年成长起来以后就好办了,最重要的还是行政人才和技工还有时间,任何人才都需要时间来培养。兵源问题反倒不是太大,光是山东地面就散落着好多以前的顺军、反清义军、被打散的明军,收留下来捡比较优秀的整训一下作为二线部队应该没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主力部队自然是自己培养编练,不可靠的人招进来,带着先进武器投了“我大清”,那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所以战兵大多数都是有家有口的,斥候更是选择与满清鞑子有深仇大恨的山东青年马户。不是绝对可靠的只能先干辅兵或者军工,军纪则大多都是后来培养的少年,负责观察记录战绩。宣传员就相当于后世的政委,负责政治思想工作,一般年纪比较大,比较有说服力。

上次去杭州带回来的两位义乌矿工冯秀清和杨云海是戚家军后人,跟着长辈操练过鸳鸯阵,而且身强力壮正当年,这次回浙江再招一些义乌山民,都是好兵苗子,洪泽湖边的石匠们也贡献了一批兵源。几个湖上的渔民、船家则是水兵、水手的来源。

在海州东南的海滩上是大片的草丛和芦苇荡,生活着很多野生动物,其中就有后世几乎濒临灭绝的麋鹿,现在则随处可见。也有不少野骆驼,人工放养的自然也不少,在护卫队历次战斗后也缴获了不少骆驼。

有这些骆驼自然要用起来,骆驼的优势是耐渴、耐热、耐寒,尤其是是耐渴,喝足一次水,可以很长时间不用喝水。而且骆驼能够负重长途运输,驼的比马多,走的比马远,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短距离冲刺速度比不上马,但是距离远一点马就不是个。

骆驼可以不吃不喝跑100公里,马要是这么跑肯定就挂了。

所以在得到了近100头骆驼之后,东海护卫队就优选了30头,组建了一个骑兵班作为试验,如果效果好再扩张。

同时马匹、骆驼的养殖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毕竟现在陆地上的机动还是完全靠畜力,人工授精之类的技术阿杰教会了十几个老马户,下来就只能等了。

三月十三

花果山仙姑岭观察哨扩建完成常驻9人, 配备200、150、120、90、30mm望远镜各2具,可以作为中心站与石梁堡、郯北堡、石榴堡、大岛山、东陬山、海州城、东海所建立联系,交换信息。专用的信号灯按照编码发送接收信息,基本满足保密要求。

东海所60mm野战炮完成6门,配套各弹种500发完成。钨钼丝制取成功,白炽灯泡很快就会有了。

海州纺织厂完工投产,各种布匹、帆布、丝绸都会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

第一艘马船下水,马船设计为平底,长18米、宽4米、吃水1.2米、排水约58吨。可一次载马40匹及随行人员,单桅硬帆,额定水手8人,有宽大的侧门及跳板方便快速上下,30座的人动力螺旋桨聊胜于无,静水航速才3.2节。

胡玥等人乘微风、夏风号回到东海所,卸货入坞保养,夏风号加装声呐。安排竹、桑、茶苗种植,剑麻、烟草试种,蚕种孵化。许邵蒋师爷等人的家小安置于东海所。名医和其家小同样在东海所安置,并在周边购备各种药材药草。方老哥带方以智参观物理、化学实验室,演示各种器材,引发其极大兴趣,劝说其暂时安心暂住,反正他有书童伺候,倒是也不怕寂寞空虚冷,呃,咋感觉味道怪怪的。这个时代的文人骚客挺喜欢搞一些断袖分香之类的调调,“菊花残,满腚伤”也是经常唱的。

华梅与皇甫宏、王道长带2水手骑马赶去郯城。

三月十四

华梅和洪九娘、皇甫宏、王道士带战兵6人水兵6人乘清风号带装备弹药走沂水、骆马湖、洪泽湖前往高良涧与小武等人的大队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