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顺二十七年十月初,对江国公府处置的影响已经慢慢平静下来。
众人渐渐把关注重点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了。
话说自从张伟调入北京围观之后,他儿子张智达已经不能在南京参加乡试了。
按此时的规矩,如果是一般的京官,其子孙没有取得北京顺天府的户籍,就得回原籍考试。
但到了张伟二品大员这样的地位,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提前办好考籍,在北京顺天府考试也是可以的。
张伟早有准备,提前给儿子办了北京顺天府的考籍。
所以在北京顺天府乡试之前,张智达从南京赶到北京来参加乡试。
当天,收到自己长子张智达中举消息的张伟心情大好。
他特意买了许多喜糖分给太子詹事府的诸多同僚。
收到喜糖的同僚们自然也异口同声的恭喜这张伟。
内院的太子周诚光听到恭喜之声很好奇的问:“先生,大家为什么都在恭喜你呀?”
张伟笑呵呵的说道:“殿下,臣的长子今年参加北京顺天府的乡试,刚好中举了,所以臣给同僚们派发了一点喜糖。
殿下不嫌弃的话,殿下也吃点喜糖吧。”
说完,张伟就往太子手里塞了一把喜糖。
太子周诚光说:“张先生今年才四十岁吧,您的长子就是多大了?现在今年就已经中举了?”
张伟回答:“犬子张今年刚好年满十八岁,侥幸中举,侥幸呀!"
太子周诚光眼珠子一转,满脸露笑地对张伟拍马屁道:“先生,没想到您不仅当官当的好,做事做的好,连教导孩子也是颇有一套。
既然如此,先生干脆帮孤把孤的孩子们也教一教如何?”
张伟听到这里有点发晕。
在皇室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就是太子的世子周兴允,天生比较木讷,比较憨厚,学东西非常慢,非常的难教。
举个例子,童子们开蒙用的三字经,聪明的孩子,七到十天就学会了,可以背诵了。
一般儿童学一个月到三个月就差不多学会了。
但当时还是信王世子的周兴允足足用了九个月,才勉强能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