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府。
书房。
胡惟庸小抿一口茶后,缓缓放下茶杯,含笑看向吕本:“吕大人没去皇宫参加接风宴?我是想去而没资格啊!”
哼!
“不去!”吕本微哼。
虽然现在是捧杀朱棣。
可他不想看朱棣众星捧月,志得意满的样子!
更不想讨论这个问题,转移话题,拧眉道:“胡相,韩国公与胡相真的……”
胡惟庸阴阳脸瞬间全阴。
点点头。
吕本暗暗惋惜,其实他特别想把李善长也拉入倒燕联盟。
李善长在大明的人脉,绝非胡惟庸可比。
只要李善长成为倒燕联盟一员,为允炆谋求那个位置的机会,势必更大。
可惜,他也知道,李善长这个人,太狡猾。
简直就是个老狐狸。
据说,当初朱皇帝和郭天叙之争时,李善长都左右逢源,并非坚定不移站在朱皇帝这边。
依着朱皇帝的小心眼儿。
立国后能给李善长封公。
并让李善长为文官之首。
可见此人的能耐。
这么一个老狐狸,当然不能直接告诉其,倒燕联盟的存在。
本想一步步,将其拉下水。
这等要命的事情,只要上了船,就别想下来。
可惜,老狐狸就是老狐狸,嗅觉敏锐的很,闻到味儿不对,就马上缩回去。
甚至,不惜大庭广众,以自损名节为代价,和胡惟庸断绝师徒关系。
给别人留下一个重利轻义的糟糕印象。
他询问,也并非给胡惟庸添堵。
只是为了确定。
“胡相,李善长肯定会后悔的。”
仇视朱四郎的人可不少。
倒燕联盟有很广泛的支持基础。
以对付朱四郎为借口成立的倒燕联盟,将来必然变质,必然会诉求更多的利益。
如果现在倒燕联盟,打出扶持允炆的旗号。
不但会吓跑很多人。
还会有很多人,笑他们不自量力!
就连黄子澄、齐泰暂时都不知,他和胡惟庸组织这个联盟,所图可不止朱四郎!
可将来,完全可以为他和胡惟庸操控。
总之,从这个联盟成立之初。
就只有两个结果。
要么,他们铲除朱四郎势力,扶持允炆继任太子爷的皇位。
要么,他们被铲除。
最后一种可能吗?
将来的倒燕联盟,会是一个涉及数万、十数万人,完全由官员、士绅、商贾等精英层组成的联盟。
除了朱皇帝这种开国之君。
谁有铁腕手段,铲除他们?
太子爷?
太子爷恐怕没有这种魄力。
老朱家,有这种魄力的,恐怕只剩最像朱皇帝的朱四郎了。
可他,将来会离开大明!
……
胡惟庸听着吕本畅想未来,不由笑了。
这样的未来,的确很美好。
“吕大人今天来了,我正好与吕大人商议一下倒燕联盟的制度纲领、组织……”
吕本微微愣怔。
胡惟庸眼底鄙夷一闪而逝,脸上却堆满笑容,“这件事情,必须吕大人亲自来决定……”
……
“这段时间做生意,接触乡土村社,在胡氏商行搞雇工身股制,以及今天观察朱四郎的陆军第一镇,我深受启发,不知吕大人有没有察觉,朱四郎所搞得这一切,核心是什么?”
吕本拧眉,一时不知胡惟庸想说什么,随即笑道:“胡相但说无妨!”
“组织力!纲领目标!”
胡惟庸掷地有声道:“乡土村社之所以能迸发出这么大的力量,就在于,朱四郎以村庄为单位,把百姓组织起来了。”
……
“无论是乡土村社,还是雇工身股制,纲领目标其实都一样,就是在内容上宣扬所有人应该一起好!”
……
“咱们倒燕联盟的纲领目标自然不用说,就是搞垮朱四郎,正本清源,为大明,为太子扼杀隐患!”
“可咱们现在这个联盟太松散了,动员力跟不上,打击朱四郎的战斗力就无法发挥出来,同时,宽进宽出的松散状态,也很容易被锦衣卫察觉……”
现在之所以没有被察觉。
主要是人还少。
以及他运作得当。
可随着大量形形色色的人加入后。
有些人喜欢招摇,喜欢逛青楼,喝三两猫尿,喜欢吹嘘胡说,倒燕联盟势必败露!
他绝不容许这种事发生。
冒这么大风险干这件事。
他不是为了招摇,是为报仇!为权力!
所以必须有个章程。
必须组织起来,确保动员力、战斗力的同时,尽可能隐秘!
……
吕本略微琢磨,问:“胡相准备如何做?效仿朱四郎的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可怎么效仿?”
他当然希望倒燕联盟战斗力强了。
可胡惟庸提及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的组织力,但他没有发现,这种组织力,到底如何运行。
胡惟庸笑而摇头,“吕大人,朱四郎的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组织力度并不强,他是用一种经济的方式,把人组织起来,他这样搞,倒也能理解……”
小主,
用经济把百姓串在一起、动员起来,经济的运行中,百姓逐步适应相互协助,分工合作。
最终,让百姓形成组织度较高的群体。
一改以往,农村一盘散沙的松散现状。
他可以十分肯定。
一旦大明完全完成乡土村社,运行几年后。
北元即便破关冲入中原,也绝对讨不了半点好处。
无他。
朝廷一声令下,已经习惯了相互协助、分工合作的百姓,动员速度会快的惊人!
可以迅速提供大量粮草。
就算是被征召从军,也比以往的百姓,更快适应军队,适应战斗。
军队,说白了就是个相互协助,分工合作的群体罢了。
一群在日常生活中,经过训练的,适应协助、分工、合作的百姓,能更快速适应战争!
朱四郎的身份,不敢用行政式,命令的方式,构建农村的组织力。
他要这样干。
恐怕就不是被朱皇帝当做心头肉。
可能,现在都被朱皇帝猜忌!
朱棣如果听到胡惟庸这番分析。
也会竖大拇指。
有些人,无论好坏,才能都是无法否定。
工业文明为何能碾压农业文明。
绝不是单纯的武器原因。
即便给两种文明,同样代差的武器。
工业文明都能碾压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是以家庭为单位,一盘散沙,散装的文明。
工业文明,以工厂、大农场为骨架,构建的经济运行中,即便不教百姓读书识字。
百姓都在日常的分工合作中,潜移默化完成了训导。
朱棣搞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
除了想要经济利益外。
更寄希望,借经济行为,训练百姓。
让所有百姓一下子读书识字,根本是天方夜谭。
可广泛的乡土村社,能以一种,不用读书,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完成百姓对分工、合作的初级训练。
既能让大明亿兆子民,更从容主动推动、拥抱工业化。
也隐形提高了大明,除财富之外,另外一种国强因素。
……
“胡相,你就说,准备怎么组织倒燕联盟吧。”吕本迫不及待询问。
胡惟庸解释的越是清楚,他就越发急切。
胡惟庸看向吕本,笑笑,“很简单,从今天开始,我们倒燕联盟要做到组织度十分严密,不能什么人都吸收,要有一个外围组织,就以胡氏商行作掩护,当做外围组织吧。”
通过和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生意往来接触,打好关系同时。
观察其对朱四郎的态度,对朱四郎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的态度。
观察其品性等方方面面。
……
“一些反对朱四郎不坚定的,一些大嘴巴,喜欢夸夸其谈的,就留在外围,绝不吸收到倒燕联盟核心,一些对朱四郎咬牙切齿,且低调、能保守住秘密的人,吸收进我们的核心,所有核心成员,都要留下加入倒燕联盟的签字画押……”
……
吕本瞪大眼。
这……
这也太……
他不知该说什么了。
胡惟庸分明还参考了锦衣卫体系。
“胡相,如此,我们倒燕联盟就很难壮大啊。”
胡惟庸笑了,“我们还有外围,也会笼络好和外围的关系,当我们倒燕联盟核心发起对朱四郎的攻击时,同样可以策动人数更多的外围成员……”
这些人只是不可靠。
但能把他们吸纳到外围观察的。
肯定是对朱四郎、以及朱四郎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存有反感的人。
……
哈哈……
吕本听完后,顿时仰头爽朗大笑。
笑过后,凑到胡惟庸身边,压低声,激动冷笑:“胡相,若如此,只要我等,等朱皇帝驾崩后,谁能奈何我们倒燕联盟!”
胡惟庸阴阳脸顿时露出笑容。
朱皇帝驾崩后,倒燕联盟就没有对手!
……
于此同时。
皇宫的接风宴,也已经接近尾声。
众人都有些微微酒酣。
很多人去和朱棣说话。
朱棣礼貌应付着。
“四哥。”
长公主朱镜静带着两个小家伙,从隔壁女眷的宴殿走来,笑着喊了声,对跟在身边,好奇打量朱棣的小家伙说道:“阿道,这是四舅。”
李道往朱镜静身后缩了缩,露出半边脸,怯生生叫道:“四舅。”
朱棣不由被逗笑,弯腰抱起这个外甥。
洪武九年。
他们自己还都是孩子。
眨眼时间,他们都开始做父母、做长辈了。
朱家的第三代也越来越多了。
“怎么,怕我?”朱棣笑问逗弄。
朱镜静不由笑了,“今天带他去看四哥回朝,他还激动喊着,要见四舅,真见了,反而拘着了。”
朱镜静打量着朱棣。
她四哥变化可真大。
一身肩头点缀着明黄的墨黑新式军服穿在身上。
哪怕是笑着。
能真切察觉四哥的亲切。
可依旧让人很有压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越来越像父皇了。
朱镜静收起思绪,看看左右,低语:“四哥,有时间吗?我想和你单独说说话。”
朱棣微微愣怔。
然后点点头,抱着外甥李道,往殿外走去。
有人注意到,也只是看了眼,并未在意。
兄妹二人走出殿外后,周围很僻静,朱棣见朱镜静神色有些严肃,笑道:“你是我妹妹,伱有什么话,可以和我直说。”
朱镜静轻松了不少,笑笑,“四哥,今天你们回朝结束后,我公公,就是韩国公,就把我和李琪找去书房,提出,要我们和四哥、四嫂走动勤快些,还叮嘱我们,如果能征求四哥和父皇同意,就让我们夫妇跟着四哥出海……”
朱棣认真听着。
微微皱眉。
李善长这老狐狸,嗅到了什么事?
分明就是担心临安一家,留在大明,遭遇不测。
并且,看好他。
认为他肯定能保护临安一家?
可……能有什么事?
如今、雄英的命运改变了。
武勋们也老实了。
以刘伯温为首的文臣,不说兢兢业业吧,至少从推行乡土村社来看,也不错。
至少合格。
大哥这些年做事风格也有所改变。
压力没有以往那么大。
……
父皇极为自信。
有信心,通过政治手段解决矛盾。
大概率,是不会做历史后期,政治无法解决,就用消灭肉体的方式铲除问题。
李善长还担心什么?
朱镜静见朱棣琢磨,自身也十分不解,补充道,“四哥,今天其实还发生了一件事,我也不知道重不重要,我公公和胡惟庸做了切割……”
朱棣眉头微挑。
有些惊讶。
用这种自损方式切割。
李善长到底害怕什么?
这就好像是后世的大企业,经济寒冬时,不惜自身流血,自砍触手。
李善长认为,未来大明还会有翻天覆地,足以把很多人,卷入其中,碾压粉身碎骨的大变动?
胡惟庸吗?
他很想问一问李善长,到底嗅到了什么。
可他的身份。
以及在金陵城。
不适合私下接触李善长这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