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御书房内却灯火通明。高峰、魏公公和李云昭三人围坐桌前,桌上摊开的京城地图被烛光映照得纤毫毕现。空气中弥漫着茶香,却压不住凝重的气氛。
“祭天大典,仪式繁琐,流程固定。”高峰指着地图上的祭天坛,“三皇子既然选择在此动手,必然是想借势。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将计就计。”
“将计就计,谈何容易?”魏公公抚着胡须,神色担忧,“京营兵马众多,张将军又提前布防,一旦皇上出现,瞬息万变。”
“所以,皇上需要示弱。”高峰看向魏公公,“示弱,才能让三皇子放松警惕,以为一切尽在掌握。越是顺利,他越容易得意忘形。”
魏公公思索片刻,点头。皇上之前已和他通过气,要在大典上“身体不适”,以此为诱饵。
“禁卫军方面,需要李小姐暗中联络。”高峰又看向李云昭,“那些忠于皇上的将领,务必让他们知道,皇上并非无备,只是在等一个时机。让他们在外围策应,待信号一出,立刻行动。”
李云昭郑重地点头:“我明日会以探望宫中亲眷为由,逐一拜访几位将军府邸,传达旨意。”
“至于京营,我们无法直接调动。”高峰手指轻叩桌面,“但我们可以分化。张将军虽是三皇子的人,他手下将领并非铁板一块。我们需要散布一些消息,让他们内部产生猜疑,让他们不敢全力以赴。”
“比如,放出张将军被三皇子利用完就弃的流言?”魏公公眼睛一亮。
“正是。”高峰微笑,“疑心一旦种下,便会生根发芽。京营内部一旦出现裂痕,便不足为惧。”
三人密谋至深夜,将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推敲。从皇上的入场、仪式的进行,到禁卫军的部署、京营的策应,甚至连突发情况的应对,都考虑在内。
接下来的两天,京城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早朝之上,皇上偶感不适,面色苍白,言语间透着疲惫,似乎对朝政有些力不从心。三皇子见状,愈发趾高气扬,言行间隐隐有了几分储君的姿态。皇上则不动声色,通过魏公公和几位心腹大臣,暗中试探朝中官员对三皇子的支持度。那些摇摆不定的墙头草,以及暗中向三皇子靠拢的势力,都在皇上的眼中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