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员外暴毙的消息,像一阵风,迅速刮过京城。这位京城首富,富可敌国,其府邸更是雕梁画栋,奢华至极。如今,高墙深院内却弥漫着一股不祥的气息。京兆尹府的捕快们来去匆匆,草草勘验后,便对外宣称王员外是突发急病,七窍流血而亡,无甚可疑。
然而,大理寺少卿高峰却不这么看。当他接到魏公公转呈的王员外暴毙案卷宗时,眉梢便轻轻一挑。卷宗上“七窍流血,无明显外伤,急病猝死”几个字,在他眼中无异于“此地无银三百两”。真正死于急病的人,症状往往不会如此“标准”,且无外伤却七窍流血,本身就是疑点。李大人与皇上的心思不谋而合,皆觉得其中有蹊跷,这才特意点名,让高峰放手去查。
次日清晨,高峰便带着几名新拨的差役,乘坐大理寺的马车前往王府。马车驶入朱漆大门,王府内的气氛果然如预料般凝重。管家领着高峰一行人穿过重重庭院,来到王员外的卧房。
卧房内,虽已清理过,但高峰凭着“痕迹学精通”的敏锐,仍能察觉到空气中一丝若有似无的异味,以及地面上被刻意擦拭过的痕迹。他目光扫过,在床榻下方的地毯边缘,发现了一小撮不属于地毯本身的细微粉末。又在桌脚处,看到了一滴几乎干涸、不易察觉的透明液体痕迹。这些,都是寻常仵作或捕快会忽略的细节。
王员外的尸体已停放在临时设置的灵堂内。高峰走上前,掀开白布。死者面色呈现一种不自然的灰白,而非急病常见的青紫。七窍虽有血迹,但眼底的充血点却极为细微,这与他所知的常见急病症状并不完全吻合。
“王员外死前可有什么异常?”高峰头也不抬,问向身边的管家。
管家垂着头,声音带着哭腔:“回少卿大人,员外昨日傍晚还好好的,晚膳后便有些不适,夜里突然七窍流血,便……便去了。”
“可曾请过郎中?”
“请了,郎中说是急病攻心,回天乏术。”管家答道。
高峰不置可否,他戴上自制的“手套”,仔细检查王员外的尸体。指尖轻触皮肤,感受着尸体的温度和弹性。他注意到死者的口唇、指甲颜色,以及身体各处细微的血管变化。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线索,在他眼中却是解读死亡密码的关键。
他将注意力集中在七窍流血的部位,仔细观察血迹的颜色、凝固程度,以及与皮肤的附着情况。越是观察,高峰心中的疑惑越深。这绝非普通急病。他调动系统,尝试对尸体表面的残留物,以及他发现的那些细微粉末和液体进行“证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