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讯室的白炽灯已经连续亮了三十六个小时,灯管发出轻微的嗡鸣,在寂静的空间里格外刺耳。来湄坐在审讯椅上,双手被软铐固定在扶手上,发丝凌乱地贴在苍白的脸颊上,唯有那双眼睛,还残留着一丝倔强的红。
王宏明将一叠“10·5案件”的现场照片推到她面前,照片上,湄公河上漂浮的尸体、染血的船舱、散落的身份证件,每一个细节都像锋利的刀片,割裂着刻意维持的平静。“来湄,你看看这些。”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沉甸甸的重量,“十三名中国船员,他们有父母,有妻儿,就因为苏沃的贪婪和残忍,永远地留在了那条河里。”
来湄的目光触及照片,身体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呼吸骤然急促。李阳的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通过隐藏在审讯室的传感器,实时监测着她的生理数据——心率从每分钟82次飙升至135次,皮肤电阻值急剧下降,这是心理防线崩溃的典型特征。
“琅波死了,巴南卜还在逃,但苏沃躲不掉。”王宏明的声音继续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你以为替他隐瞒就能换来什么?他连你都想杀,这样的人,值得你用一辈子去包庇吗?”
案发现场字幕技术在王宏明面前的屏幕上弹出提示:【来湄吞咽动作频率增加,右手手指无意识蜷缩——心理防线即将瓦解】。超高模拟画像技术则根据她微表情的变化,还原出她脑海中可能浮现的画面:苏沃举刀的瞬间、郭大旗倒下的身影、船员们绝望的眼神。
“不是我想包庇……”来湄的声音终于破碎,泪水决堤而下,“是我不敢说……他说过,只要我泄露半个字,就杀了我在清迈的弟弟……”
“我们可以保护你弟弟。”王宏明立刻说道,语气诚恳,“中国警方有能力保证他的安全,前提是你说出真相。”
来湄抬起泪眼,看着王宏明,犹豫了很久,终于点了点头,声音嘶哑如破锣:“‘10·5案件’是苏沃一手策划的。他说中国人查得太紧,要给他们一个教训……”
她的叙述断断续续,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的真相。李阳的电脑屏幕上,罪恶功能系统根据她的描述,自动构建出案件策划的时间线:
【三个月前,苏沃在基洛秘密召集巴南卜、琅波等人,提出劫持中国商船,嫁祸坎里拉,搅乱湄公河治安,为其毒品运输创造空隙。
一个月前,巴南卜带人勘察“远平号”“兴盛号”航线,绘制航线图。
案发前十天,琅波购买武器,训练杀手。
案发当天凌晨,苏沃亲自指挥,巴南卜带人登船,杀害船员,投放毒品,伪造现场……】
“还有谁参与了?”王宏明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