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反杀“黑客”:技术对决的终局博弈

屏幕上弹出一个伪装成“企业高管名单”的压缩包,李阳故意在文件名后加了个错别字——这是之前张强案件里,骗子常用的迷惑手段,对方很可能会放松警惕。

果然,三分钟后,对方发来消息:“文件有毒?”

“怎么可能,我刚从暗网买的,自己都用过。”李阳回复,同时启动“超动态视力技术”,捕捉对方服务器的异常波动。“他点开了!”屏幕上,一个微小的数据包从对方服务器发出,被精准拦截。

“追踪之瞳”瞬间锁定:“真实IP位于东欧某国的首都,具体地址是XX大街127号,一栋挂着‘网络科技’招牌的写字楼!”

“成功了!”李阳长舒一口气,立刻将地址发给国际刑警联络官,“请求协助抓捕,目标是该写字楼的302室。”

一小时后,国际刑警传来现场照片:302室里堆满了电脑,一个戴眼镜的年轻男人被按在键盘前,正是那个黑影“黑客”。他的电脑屏幕上,还停留在和李阳的聊天界面,旁边放着一张写满诈骗话术的纸条。

“这小子才24岁,是个辍学的计算机系学生,靠编写诈骗工具在暗网赚了上百万。”郑一民看着照片,“国际刑警在他电脑里找到了200多个客户的信息,其中就有张强。”

李阳的“罪恶功能系统”正在分析黑客的作案记录:“他不仅卖工具,还提供‘售后培训’,教骗子怎么躲避追踪,甚至帮他们搭建境外服务器。可以说,近期一半的技术诈骗案,都和他有关。”

“这下算是端了个源头。”周志斌松了口气,“没有工具,那些骗子就是没牙的老虎。”

王勇看着李阳:“你这反杀够漂亮的,兵不血刃就把人揪出来了。”

李阳笑了笑,调出黑客编写的AI换脸程序源码:“他的技术确实有两下子,但太急功近利,漏洞太多。真正的技术,应该用来守护,而不是破坏。”他指着源码里的一处注释,“你看,他自己都写了‘此程序仅用于测试,勿用于非法用途’,结果还是明知故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