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含笑听着,不时夹起一块烤肉,慢条斯理地吃着。对面的郭嘉则是一副闲适模样,宽大的袍袖垂落,半眯着眼品酒,耳朵却将李三的每一个字都听了进去。
“然后,”李三一巴掌拍在桌上,震得碗碟作响,“按郭先生的吩咐,咱们的‘高人’一出手,不到一个时辰,那姓王的就把赢的、带的,全吐了出来,还倒欠了三百金!当时就汗如雨下,腿肚子都软了。签那张借据的时候,手抖得笔都拿不稳!”
“干得不错。”姜宇举了举酒杯,算是对他的嘉奖。
李三顿时眉开眼笑,一口饮尽杯中酒,接着道:“最绝的是今儿一早!我派人堵在他家后门,动静不大不小,刚好够府里下人看个热闹。咱们的人一分钱不要,就撂下一句话:‘我们主子不稀罕你那点臭钱,只想请你帮个忙。’那王二听完,脸都白了,差点没当场厥过去!”
郭嘉这时才睁开眼,眸子里闪过一丝笑意:“不用金银作饵的钩,才是最难挣脱的。钱债好还,人情债……那可是一辈子都套在脖子上的枷锁。”
“正是!”李三一拍大腿,“我估摸着,这会儿王二早就把事儿捅上去了,‘尘风堂’这三个字,怕是已经摆在了王允的桌案上。他现在肯定满脑子都在琢磨,咱们到底是何方神圣!”
这便是郭嘉计策的精髓。不是单纯的收买,而是要“登堂入室”。直接拜访,会被拒之门外;单纯塞钱,即便对方收了,也未必能见到真人。唯独此法,是逼着王允自己对他们产生好奇。这是一场心理的博弈,将王允的多疑与谨慎,化作了为他们所用的动力。
“你这趟差事办得很好,”郭嘉的语气里,带上了几分难得的赞许,“于此道,你确有几分天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三只觉一股热流从心底涌起。得主公夸奖是荣耀,但能得这位智计无双的郭先生一句肯定,那简直比打了胜仗还舒坦。“都是郭先生运筹帷幄!”他嘴上谦虚,脸上的笑意却怎么也藏不住。
姜宇放下了酒杯,闲谈结束,该入正题了。
“鱼已上钩,是时候下饵了。”
他看向李三,神情严肃起来:“明日,你再去见王二。告诉他,那个‘忙’是什么。”
李三立刻收敛了嬉笑之色,挺直了腰板:“主公请吩咐。”
“你告诉他,”姜宇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就说你的主子,久仰王司徒的高风亮节,最近偶得一件海外奇珍‘琉璃盏’,愿献于司徒,以表敬慕之情。你的主子别无所求,只希望能有幸见司徒一面,请教一二风雅之事。”
他顿了顿,让李三有时间消化。
“你要让王二明白,这不是行贿,是雅士之间的风流韵事。他的任务,就是把这个话,传到能跟王允说得上话的人耳朵里。事成之后,他的债一笔勾销,他还是那个为主人寻来奇珍的大功臣。”
李三的眼睛瞬间亮了。他豁然开朗。这番说辞,给局中的每个人都铺好了台阶。王二不是背主,是献宝;王允不是受贿,是风雅;主公更不是图谋不轨的商贾,而是慕名而来的雅士。这面子上的功夫,做得滴水不漏。
“主公高明!”李三忍不住赞道,“王允最好风雅之名,听闻有这等奇珍,又配上这么个体面的由头,他就算再多疑,也定会好奇!至少,他会想亲眼看看那‘琉璃盏’究竟是何等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