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独狼事件后,云阳似乎褪去了一层稚嫩的外壳。恐惧并未在他心中留下太多阴影,反而将那日生死关头引动大地之力的感觉,深深烙印进了他的本能。
他不再仅仅将禹老教导的东西视为枯燥的功课,而是真正开始思考,如何运用这些“感知”来保护自己。
日子依旧规律,却多了几分主动探索的意味。
清晨的感知训练,他不再满足于被动感受。他会尝试着,将精神更加专注地集中在某一种元素上。
当阳光洒落,他努力去“呼唤”那些活跃的火行光点,让它们更多地汇聚在自己周围。起初毫无变化,但数日之后,在他极度专注时,他周身一尺内的阳光似乎真的变得格外明亮和温暖,仿佛有一个无形的透镜将光线聚焦于此。虽然无法形成实质伤害,却让他对“火”的亲和感大大增强。
当山风吹拂,他不再只是感受风的流动,而是尝试去“理解”风的方向和力度,甚至笨拙地试图用念头去微微偏转吹向脸庞的气流。失败居多,但偶尔成功的一次,会让一缕本该吹乱他头发的清风乖巧地绕开,带来一丝微弱的成就感。这是对“风”(属木)的初步干涉。
下午的采药辨认,他也不再是简单的记忆。手握一株药草,他会闭目凝神,仔细感知其内部蕴含的五行属性偏向。
“青岚花,花瓣蕴含浓郁木灵之气,但根茎却深扎土石,汲取微薄金气,故而性温中带韧……”他喃喃自语,说出自己的感悟,往往与禹老曾经的教导不谋而合。
甚至有一次,他发现了一株即将枯死的“地脉藤”,此藤依赖地底土行精气存活。云阳下意识地将手掌贴近藤蔓根部,集中精神,努力将自身感知到的那丝厚重、温养的“土”意传递过去。不过片刻,那原本蔫黄的藤蔓竟真的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了一丝翠绿,虽然很快又萎靡下去,却让一旁的禹老眼中精光一闪。
云阳十岁了。长年的山林生活让他身形矫健,皮肤呈健康的小麦色,眼神沉静而专注,偶尔流转间,竟带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深邃。
他对五行之力的理解和应用,依旧停留在最粗浅、最本能的层面,无法主动施展出任何具备威力的术法,但其深厚的“根基”,正在不知不觉中被打得无比牢固。
这一日,禹老将他带到屋后的小溪边。
溪水清澈见底,潺潺流淌,撞击在卵石上发出哗哗的悦耳声响。
“水,至柔至刚,善利万物而不争,亦可崩山裂石。”禹老蹲下身,将手探入溪水中,“感知它,理解它的流动,它的力量,它的形态变化。”
云阳学着他的样子,将手浸入清凉的溪水。他闭上眼睛,精神缓缓蔓延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