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钦差回京,朝野震动

矿洞深处,蒸汽机有节奏的轰鸣,成了此刻最震耳欲聋的背景音。陈侍郎的脸上,复杂的情绪交织,有震撼,有思索,还有一种身为朝廷命官的忧虑。他看着杨昭,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少年。

“杨昭,”陈侍郎的声音低沉,“你方才所言,这些……器械,可有图纸?可有详细记载?”

杨昭微欠身:“回大人,确有图纸与记载。晚辈初创,尚未完善,只是一点粗浅的心得。”

“粗浅?”周大人哼了一声,他走到一台小型蒸汽钻头前,仔细观察着它的结构。这等精巧,这等效率,岂是“粗浅”二字能概括的。他转过身,对杨昭说:“杨昭,你可知你所作所为,对大乾意味着什么?”

杨昭平静应对:“晚辈只求能为杨氏,为大乾,尽绵薄之力。若能让矿石产量提升,让百姓生活改善,便是晚辈最大的愿望。”

他这话听似谦逊,实则将自己的功绩与家国社稷紧密相连。

陈侍郎摆了摆手,示意周大人不必多言。他再次看向杨昭,语气里多了一分郑重:“杨昭,你所掌握的技术,朝廷会极为重视。但凡事有利有弊,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你可明白?”

杨昭垂眸:“晚辈略知一二。故而,今日请两位大人亲临,便是希望杨氏的微薄之力,能为朝廷所用,而非引来不必要的揣测。”

陈侍郎轻叹一声,他明白了杨昭的意思。这少年将“神物”公之于众,并非是自傲,而是主动向朝廷示好,寻求庇护,同时也是一种力量的展示。

“你很聪明。”陈侍郎只说了这一句,便不再多问技术细节,而是转而询问矿山的管理和矿工的待遇。杨昭一一作答,提到杨氏为矿工兴办义学、提供医馆、改善食宿等举措。这些细节,让陈侍郎和周大人对杨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参观完毕,钦差队伍在杨氏矿山简单用过午饭,便匆匆启程回府城。陈侍郎并未在杨氏府邸停留,只是在城门外与杨老太爷和杨昭告辞,便直接向京城方向而去。

“老太爷,这……是福是祸?”杨氏一位长老忧心忡忡。

杨老太爷望着远去的队伍,眉头紧锁:“是福是祸,便看圣上如何定夺了。但有一点,杨氏的地位,从今日起,怕是再也不同了。”他转头看向杨昭,目光里满是复杂的情绪,有惊叹,有欣慰,也有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