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村民们安排种苗就是这样,因为是从山上各种原因腾挪出来的,品种不已,产量不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一。
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他们就得好好计算一下,从种植成本(包括时间)到收入,尽可能的均衡到每一家。
老实说,这种把饭喂到嘴边的行为,要不是小祝支书反复强调是机会难得,宋檀真不会同意这么干。
但,她的话也有道理——
“很多城市,很多村镇,可能几十年发展都只能等到一次机会。一旦抓不住,那么一步落后永远落后。”
“给村民们喂饭是不好,但只要坚持过两个月,让回头客们知道他们的普通蔬菜也比市场上的好吃,他们的路就能自己走了。”
燕然想起小祝支书的恳切,此刻点点头:“嗯。都对好了。晚上我们得再强调一下,今晚是最后一次提供种苗了。”
原计划其实不是这样的。
比如去年冬天,宋檀开始给村民们提供菜苗开始,计划的是定期定量提供,用三五年时间看看宋教授他们一行人能不能研究出来更合适的品种。
但伴随着她将灵气笼罩在村子范围,短短半个多月时间,地里的野草都要比别处更油润。对于多年生的木本来说,口感的优势提升并不明显。但对于一两个月就能吃的各种速生菜来讲,变化当真是格外突出。
也就是说,不必宋檀再提供自家精心培育的菜苗,靠村民们自己,只要有两茬菜产量跟上,他们自己的农业经济生态就能维持了。
这点变化,时刻检测村中土壤水质空气的三人组感受的更为直接。
今天他们能来配合,同样也是因为这个前提。
而如今,伴随着陆续前来的村民们,小祝支书也跟村干部们商量好了红白脸,因而很快就开始了——
“都到齐了吧?没到齐的回去再互相转述一下。”
“这两天的游客大伙也看到了,时间紧,我就不说废话了——首先,今晚老宋家最后一次提供菜苗种子给大家,还是老价格。”
“因为品种多,数量也不一样,但是都尽可能分差不多,要买的自己上来抓阄,抓到哪个是哪个,不许调换。”
这话一说,立刻就有人问了:“为啥是最后一次提供,咱以后也给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