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六章 让人大跌眼镜的大臣们

这样货物就能从长江进入运河,运费回省下很多,而作为上岸港口的上海,必将成为一个贸易集散地。

有钱赚的地方,人流自然会密集,那无论是市场还是居住,都将需要大量的土地。

因此陈夏提出募款换土地,朱由校就看出这里面有钱赚,众臣们也看的出,只是大家不愿意呀。

你陈夏一口气拿出二百万两白银,那大头都被拿走了。

而且他们就算想出钱,可不敢啊。

一个个朝廷官员,一下子拿出巨款,这后续的问题大了去了。

不说官员不能从商的事,就问你钱哪里来的,一个个就得抓瞎。

陈夏的钱哪来的大家清楚,可他们自己的钱解释不清啊。

可不出钱就得不到好处,他们当然反对了。

现在张世泽这一杠子插的,让原本还不敢露白的勋贵们动了,这下文官当然坐不住了。

要是勋贵全体募款,他们连汤都喝不上了,现在哪还管其他的,反正这么多人出钱,法不责众嘛。

陈夏现在是目瞪口呆,原本还以为要向社会募款的,可吵着吵着,一下子满朝文武愿意出钱的数字就高达两千多万两白银。

问题是这还没完呀,这才是京官,地方上那些大员现在还没得到消息,一旦此事传到他们那,全天下的官员,那财力可是比这多出几倍都不止。

那些督抚哪一个不是腰缠百万的,安抚使,按察使这一类省级的官员,有几个是穷的。

更别说州府这一级的得有多少人,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他们人多,一样能筹集出巨款来。

现在要发愁的不是钱不够的事,而是钱太多地太少的问题了。

朱由校脸都绿了,不是怕的而是气的,可还不能露出生气的模样。

他知道天底下贪官多于清官,可没想到能多出到这地步,这些年自己励精图治,大明没了亡国的顾虑,日子也好过多了。

原以为自己有圣君之资了,可今天被打脸了,还打的很痛。

但现在不是追究这事的时候,他知道此事要先解决,至少朝廷能够减轻不少负担。

同样的,做大这块区域,投资人赚了钱,朝廷同样也赚钱,商贸一旦繁荣,商税可是上缴户部的。

“好了,此事由内阁商讨后,推荐人员和横山伯一起,确定募款的人数和金额……”

朱由校一锤定音后,宣布散朝。

回到家的陈夏还在懵圈之中,自己今天干了多大的事啊,这一下就把大明朝众生相给揭露出来了。

这些官员其中不乏平时以清流自诩的人,一个个标榜道德的,现在如闻到恶臭的苍蝇一般,全都露出本来面目。

“利益动人心呐!”

哀叹一声,他抱着娜木钟,去拱人家胸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