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页

听到曹操的解释,曹仁算是明白了其中的内因。于是他也大笑了起来,“错了,错了,主公这哪里是错了。简直就是谬之千里嘛!”

这番解释有人是听懂了,有人却没有听懂,许褚就是这没有听懂的一类。袁术当皇帝有什么不好,皇帝还不是人人都想当的?这还不好?不过他看大家都笑的这个开心,到也跟着笑了。反正他就是一个出色的武将,动脑袋的事情不用去想,想不通就不想了嘛!

乐归乐,但是有些现实问题还是必须面对的。袁术称帝,确实是滑天下之大稽,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实力绝对属于天下一流,想要平定这场叛乱恐怕要大费周折。

荀彧向前一步道:“主公,现今袁术称帝,我们自然不能放任。毕竟我们代表的是朝廷,如果我们不管,恐怕用不了多久这第二个,第三个皇帝就冒了出来。到时候天子在手中就不是‘王牌’而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点了点头,仿佛是赞同荀彧的看法。此时他把目光转向一旁并没有说话的郭嘉道:“此次我和袁术之间,必有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排兵布阵自然不会少,不知奉孝有何良策?”

曹操的五大谋士里,他最倚重的就是荀彧和郭嘉,荀彧擅长统领大局,关注的是天下大势。而郭嘉擅长奇谋,算计至一城一池,这往往在局部战争中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他排兵布阵,行军用兵的方法,倒是跟庞统有些相似。

“禀丞相,在下以为,此次平‘袁’不便拖的太久,否者其他诸侯定会图谋我兖州,趁火打劫。在下看来,此次我军应该集中全部兵力,直捣袁术‘伪都’寿春。速战速决,一次来打袁术一个出其不意。”

曹操幽幽的把目光转向荀彧,荀彧这么精明哪里不了解曹操的心思呢?只见他拱手道:“臣,附议。”

自己的两位肱骨之臣意见一致,那看来不会错了。曹操没有多想,当即下令道:“荀彧,我命你为总提调官,速去筹集军械粮草。曹仁加紧军队训练,以便随时出征。郭嘉,你现在就撰写讨贼檄文。戏才随我进宫请天子诏书,等一切准备完毕,就出征平定袁术。”

曹操这里很忙,袁绍那里也没闲着。此时此刻,袁绍也是在大殿内哈哈大笑。此情此景倒是跟曹操如出一辙,冀州的文武官员都聚于廊下。

袁绍手里拿着一个黄绸卷,有心人能看出那轴心是用上好犀牛角做的。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虽然看不清楚是什么,但右下角印着那硕大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八个大字还是很显眼的。这明明就是一副标准的圣旨,袁绍为何发笑呢?

“没想到呀!我这堂弟还真有两下子,这传国玉玺最终是被他搞到手了。”想当初在诸侯会盟的时候,长沙太守孙坚率先攻入洛阳,当时这袁绍和袁术就怀疑孙坚拿到了传国玉玺。曾经两人也为了这玉玺争的一个头破血流,为此孙坚都在这场阴谋中殒命。

“我这堂弟出息了,手里有个玉玺都敢称帝了。这不在给我的诏书里让我给其称臣,还真是出息了。”袁绍说到这里,粗犷的面庞上不禁浮现出一丝阴霾。

在众文武之中,武将最先沉不住气了。颜良率先走出队列,单膝跪在地上道:“末将等请主公立刻登基称帝,然后发布诏书昭告天下。”

随后众武将齐刷刷的跪在地上,“末将等皆附议。”

“就是,他袁术算个什么东西,他都能当的了皇帝,我家主公自然可以。”形如烈火的文丑也不管不顾,当即说出这么一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