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垚站起身来,回了一礼。
他看着怒目而视的郑明珠,指着自己的手指修长纤细,白的仿佛能透出光来。
“郑大小姐,且不说国姓爷,就如令兄,三藩起事,荆湖江西大战正酣,令兄却向耿精忠用兵,只不过为了区区几个州府,鼠目寸光,私心作祟,却毁了抗清大业。”
王和垚直抒胸臆,不吐不快。
历史上,耿精忠与吴三桂联合攻打江西,要不是台湾郑锦在后拖后腿,局势尚未可知。
“我要是令兄,早就挥水师北上,不说直奔北京,顺长江口入内河,攻打镇江,南京,扬州等地,满清腹背受敌,疲于奔命,此刻长江一线,恐怕已是我汉家的天下了。”
王和垚冲几人拱手行礼:“在下已经说了,只是就事论事,诸位有什么疑虑,说出来就是。”
陈永华与郑宽都是讪讪,没有说话,各自还了一礼。
郑明珠则是愤愤道:“站着说话不腰疼。郑氏兵微将寡,难以北上。吴三桂狼子野心,自立为周王,只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与野心,并非反清复明。换做是你,你会率军北上吗?”
“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
王和垚懒得再说前尘往事,朗声道:
“在下出兵之意已定,诸位无需再费口舌。当年张苍水于杭州弼教坊就义,我已让人在那里修建祠堂祭祀。诸位无事,可以去拜祭一下苍水先生。”
“苍水先生,我等自会前去拜祭。将军诋毁先父,多有不实之处,请将军收回此言!”
郑明珠面红耳赤说道。
王和垚轻声笑了起来:“郑大小姐,在下只是分析战事,甚觉惋惜,哪有不敬的道理?在下闲来无事,便私下算了算,自我抗清势力与满清作战以来,在下歼灭清军将领之战果,可排前三。”
“前三?”
郑明珠立刻起了兴趣,脱口而出:“那你前面二者是何人?”
陈永华与屈大均几人,也是一起看着王和垚,等待他的回复。
“这排在第二位的,便是晋王李定国将军,用兵如神,两蹶名王,共斩杀旗军将领六十余人,世人景仰。”
王和垚思量着说道。
明末抗清两大战神,东南郑成功,西南李定国,后世爱好历史者,应该都不陌生。
陈永华笑着问道:“敢问将军,那这第一位又是何人?”
他已经猜出了王和垚要说的人是谁。
这真是个聪明的年轻人。
郑氏兄妹,一起看向了王和垚。
“这第一之人,当然是国姓爷了。国姓爷用兵刚猛,十余年抗清,共斩杀满清八旗军将领逾八十人,功盖天下。也正因为国姓爷屡次大败清军,清廷才搞了个迁界令出来,祸害我汉家数百万百姓。可惜啊!”
王和垚摇摇头,也不知道,他话里面可惜的是什么。
“算你还有点见识!”
郑明珠喜笑颜开,跟着问道:“那这第三人又是谁?斩杀了多少鞑子将领?”
这位短发“贼首”,还算有些见识和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