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页

在某罗和后世的许多记载之中,将李傕和郭汜描述成了只会杀人的莽夫和刽子手,其实却是大错,特错。

李傕、郭汜是董卓麾下最重要的两名青年将领,虽然当时地位在牛辅、段煨、董越三位中郎将之下,只是担任校尉,但其能力却被西凉军公认数一数二。据《九州春秋》等书记载,当时董卓军中将领以职位论则董越、牛辅、段煨较高,按名气说则李傕、郭汜较大,侍中刘艾曾言“孙坚虽时见计,却不如李傕、郭汜。”

刘艾是《献帝起居注》的作者,很多史料是靠他这本书传下来的,他说话自然是有依据的,就是按以往战绩来比较孙坚和李傕、郭汜,而他并没拿其他人来说事,证明李傕、郭汜确是董军最强的两员大将无疑。

李傕此人不仅有谋略,而且口才极好,能言善辩,曾经被董卓派为说客出使反董联军的孙坚军中,游说孙坚与董卓和亲结盟,但被孙坚拒绝。朱儁号称戡乱三杰,统兵作战的本事一点不差,却被李傕率军打得抱头逃跑,足见李傕是个有勇有谋之辈。

如果李傕无勇,岂敢作为说客前往敌对的孙坚营中?如果李傕无谋,如何打得过统兵经验丰富的朱儁?

李傕和郭汜获知董卓被杀之后,急忙向朝廷递上奏表,恳请得到赦免,结果王允一句“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将他们的退路彻底堵死。

李傕和郭汜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都凉了半截,于是打算解散部队逃回家乡,结果正在李傕军中的贾诩劝说二人:“听长安人议论说王允欲诛尽凉州人,你们如果弃军单行,则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抓住你们。事到如今,你们还不如率军西进,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事情如果成功了,则奉国家以正天下;如果不成功,再走也不迟。”

李傕和郭汜采纳了贾诩的建议,对麾下士兵们说:“朝廷怎么都不肯放过我们,如果想要活命,我们就要拼死作战,杀了那个不肯饶恕我们的家伙。此次西进,如果能够攻克长安,则我们得了天下;攻不下,则抢夺三辅之地的妇女财物,西归故乡,还可以保命。”

受到蛊惑的士兵纷纷响应,李傕和郭汜于是率领五千多精锐士兵撤离洛阳地区,直奔董越屯兵的渑池而来。在此之前,李傕和郭汜便已获悉牛辅与董越不肯投降朝廷的心意,所以他们觉得首先投奔董越肯定没错。

李傕和郭汜率军赶到董越驻军的渑池一带时,发现董越去了陕县,于是又鼓动董越留下来的部属跟他们一起前往长安为董卓报仇。

董越麾下士兵皆出自西凉,对于董卓非常忠心,如今听说李傕和郭汜要为董卓报仇,顿时跟着响应,于是李傕和郭汜的队伍增加到一万多人。

等到李傕和郭汜率领部队来到陕县时,这才发现董越已经被牛辅杀死,而牛辅又不知去向。李傕于是心中大喜,凭借他和郭汜在西凉军中闯出的名气,很快就将牛辅留下来的三万多兵马与自己带来的一万多人统合到了一起。

吕布得了牛辅人头,于是率军前来攻打陕县,结果一头撞上了李傕和郭汜。虽说虓虎吕布乃董卓麾下第一猛将,可他在面对西凉军中排名第二、第三的李傕、郭汜以及超过自己两倍的兵力时,却是大败而归。

李傕此时已经完全控制了牛辅留下的飞熊军,郭汜也已经吞并了董越麾下的精锐,而且还有老毒物贾诩的谋算,对付孤军深入的吕布,并非难事。

吕布兵败之后,急忙后撤到潼关以西,而李傕此时却不急于率军攻打徐荣驻守的潼关,而是派人翻越枯枞山,前往武关与张济结盟,想让张济从武关兵逼长安,迫使驻守华阴的胡轸、段煨部队回援长安,减少对潼关的支援。

李傕、郭汜与吕布在陕县附近激战的时候,刘和已经派出赵云和郭嘉率领五千骑兵悄悄进驻函谷关,切断了李傕和郭汜回军洛阳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