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页

只是陈燮他们还是小看了关宁军的无耻,人家在奏折上可是做了手脚的。就是在签名的地方留了空白,回头祖大寿把名字签上,虽然奏折的内容没变,但是祖大寿的首功肯定跑不掉了。兵部那些文官一看这个奏折,肯定会片面的理解成祖大寿是主角,陈燮他们是酱油党。

这是陈燮没想到的,就算是知道这个事情,陈燮也不在意。这一趟滦州之行,现银就拉回去八万多两,粮食四千石,布匹几十车,古董字画装了好几大车。最重要的是,关宁军搀和进来之后,陈燮显得不那么突出了,而且今后还多了个战马的渠道。

再说了,陈燮的眼里,这一切都是生意!

总而言之,能挣到大量的银子,又解决了棘手的问题。陈燮一点都会生气。秦翼明和马祥麟就更不会生气了,这一趟出来,银子挣了不少,虽然要付板甲等装备的银子,乱七八糟的支出加起来,银子基本就没剩下多少。问题是解决了从陈燮那边进货的银子问题,这人情债可不好欠不是?

吴襄亲自快马回抚宁城,见了祖大寿,把事情经过一说,这事情算是把祖大寿也给吓着了。真是凭着一帮团练和一群土鳖,就干掉了一千多建奴,还是野战获胜。这个战斗力就太惊人了,在仔细一问,才知道人家装备精良,尤其是那种板甲,用的钢材好的没话说。吴三桂拿东瀛刀砍过,就留下一个白印子,根本就砍不穿。这已经超出了百炼钢的范畴了。

事情上报在山海关宿夜忧叹时局的孙承宗,也把老家伙吓着了。居然一个偷袭,就夺回了滦州?这只能说明,后金大军已经撤退,之前的西进就是战术欺骗。老孙心里也很清楚,就算知道人家是战术欺骗,大明军队无法野战获胜,你也只能看着人家撤退干瞪眼。

第一百五十章 出乎意外的恩赏

不管怎么说,这是好事情。孙承宗立刻起草奏本,把这个事情联系在一起奏报京师。大致意思就是,关宁军差距建奴主力撤退,决定打通东西方向联系。恰逢白杆兵和登州营一部东进,目的也在于打通联系,巧合之下两军合作,大败后金一部于滦州城下云云。

有了老孙背书,就没人怀疑关宁军这个战功是怎么来的。老孙也是个骄傲的人,也没想到自己亲手打造的关宁军,其实是做了一笔买卖。关宁军天下第一这个说法,他也是认可的。并不认为登州的团练营和白杆兵,能在战斗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老孙还是忽略了一个问题,就关宁军这些骄兵悍将,怎么可能让别人来捡他们的便宜?就算是别的部队在战斗中发挥了一点作用,也不能把首级分对手一半不是?归根结底,还是老孙对关宁军的战斗力很自信,认为当今天下,唯有关宁军能与建奴做到野战不落下风。

又要行军了,座钟这么高大上的东西,长生这个家伙是必须自己动手滴。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在老爷面前干活了,很仔细的装箱,反复交代搬箱子的士兵。这些,都在老爷的眼皮低下进行滴。呃,是不是弄点腕表过来?机械的?还是怀表?

琢磨着发财大计,陈燮有点走神啊。这次出来有些日子了,上一次会现代社会短短十几天,好久没有呼吸到现代社会深受污染的空气了,真是怀念!都出来自11月出来至今,这就是三个多月了,赶紧回家吧,再多银子也不挣了。至于朝廷那边,不管了。

去的时候没多少东西,回来的时候大大小小几百车东西,自带的二百辆四轮马车,装的满满当当全是值钱的东西。来的时候快,回去的时候想快就难咯。

路上走了五天,才回到香河。一番算账,秦翼明眉开眼笑的带着他的三千白杆兵回去,马祥麟还得留下,要去天津接从登州走海路来的棉衣等物品。天虽然已经转暖了,南方人在北方还是会冷,再说了,陈燮手里出来的东西,都是行军打仗用的上的。饭盒、水壶。棉大衣,这都是友情价。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板甲,马祥麟的一千人都换成了没装备板甲的士兵,那些有板甲的跟着秦翼明回京师了。

团练营不打算再打仗了,自然之要准备回家。这不刚休息两天,宋毅就找上门了,急吼吼的说话:“思华,快,京师有旨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