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系的行为,在王彦的意料之中,可王家的心思,就让王彦觉得有种孤家寡人,独自一人在黑暗中摸索的感觉了。
这让他有点神伤,是坚持自身的理想,还是成全他人的富贵,王彦也很动摇,但是时间还早,为什么要这么快放弃呢?
从青州之变到现在,他一步步拼了出来,多么不易,再拼一拼又如何?
今时,他不过而立之年,命长一点,至少能活三十年,在这三十年内,他说的算,为何不试一试?他不做一做,怎么知道结果?
孤还没死,等孤死了,要是不成,任凭你们洪水滔天,但在这段时间里,谁要斗,那就斗,皇帝要争,那就陪他争,大臣要斗,那就陪他斗,就让孤王做个活曹操吧。
想到着里,王彦不禁长出了口气,他现在确实背负巨大的压力,可是最难的时候都过来了,现在他还有大把的牌,又算什么呢?
不过他着些想法,现在已经不能表现出来,至少不能在王家和顺系这些想让他称帝的人面前表露,因为跟俗人不能谈什么理想,但是在面对堵胤锡、苏观生等人时,又得像个建制派,他需要在其中周旋。
王彦忽然扭过头来,不快地说道:“让他们上船,孤王不入临清。”
陆士逵一直站在王彦身后,看着他的背影,听到命令忙抱拳应诺,然后从大船跳上小船,慢慢到了岸边。
高一功等人见了他,忙迎接上来,“鸿淅,殿下呢?”
陆士逵看了几人一眼,欲言又止,半晌鼻子里出了股长气,才叹道:“大都督,殿下让你们上船去见他,殿下并不下船!”
高一功闻语不禁与旁边的刘芳亮对视了一眼,后面几将也有些慌了。
他们听说内阁几位学士,已经往北方而来,想要阻止楚王泰山封禅,所以走到了临清来迎接,想裹挟着王彦走陆路经过济南去泰山,避开几位学士。
顺系虽然在明军中占了很大比重,但是王彦对于军队的控制,其实还是很强的,特别是中下层的将官,许多人都可以算是王彦的门生,顺系也不敢动硬,所以他们主要是造势,让王彦觉得天下都希望他篡,动摇他之后,然后寻机会黄袍一裹,大事就成了。
这一路来,沿途楚王殿下都会下船,到州县内安抚刚归附的百姓,见见士绅,声明下朝廷的政策,以便北方的秩序尽快恢复。
临清是山东极为富庶的一座城池,楚王突然不下,这让高一功等人心中一紧,看来他们的事,楚王是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