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2页

在他那个年龄,这么想很正常——没有梦想,还能叫年轻人吗?

他最终是没有捡到什么漏,倒是得出一个结论:捡漏是要看运气,而不是看眼力。

——整个古董一条街就没啥像样的玩意儿,你到哪儿捡漏去?

当然,冯君后来也没有死杠这一行,否则的话,没准真的有所成就——不管做哪一行,只要认认真真做,结果都不会太差,尤其是冯君本人对历史相当熟悉。

遗憾的是他的家底太薄了,在落魄的时候,冯君曾经无数次想过,如果我真的是个富二代,绝对有信心在古玩行业做出一番成就。

当然,如果他真的是富二代的话,也许连坚持钻研一个行业都不可能——这东西没办法假设。

简而言之,冯君对古董多少懂那么一些,如果说他对瓷器、木器和玉石类不太拿手的话,那他对字画尤其是铜钱的鉴定,有着相当的造诣。

反正对方拿过来的铜钱,基本上没啥值钱的——捡漏真的没那么容易。

所以他直接拈起了那一枚石环,控制着吸收它的冲动,沉声发问,“这也算铜钱?”

“抱歉,这是无意中收购的,”保罗有点惶恐,“应该是来自于清国的留迈幼童班。”

上上个世纪,清国对全世界宣战,然后输给了全世界,痛定思痛决定外派国民出国留学,有去大学的,也有幼童从头学习西式教育。

留学大学的可能还要通过考试筛选一下,幼童留学基本上就是看家底儿了,贫寒之家想都不用想。

用保罗的话来说,他的先人是曾经教授过幼童班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家一直对华夏的文化比较感兴趣,才会有一些华夏古董。

这块石环是怎么来的,已经不可考据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保罗的先人为此是花了钱的,不是冲进圆明园抢回去的。

保罗一直在强调,自家得到这些古董的合理性——他一点都不想激怒冯君。

可冯君最想知道的是,卖出石环的是谁,会不会有另一个石环的存在,“所以就拿石环来冒充铜钱吗?这么做太恶心人了……谁卖给你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