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陶瓷器有尊、壶、碗、杯、盏等,不过大部分瓷质粗糙,品相也不怎么好!而除了陶瓷器之外,还有烧制的男女人俑,马牛羊猪等三牲六畜的陶俑,以及鼎、壶、爵、簋、尊、牛尊、盘、案、灶等明显带有战国时期利器形制的陶器。
向前走了两步,刘东随手从地上拿起一个带有龙纹的青花瓷碗后,翻过来一看!赫然在圈足上出现了“大元宣光”四字底款!
一般来说,元代的瓷器是很少有底款的。事实上,不只是元代,往前数宋代、唐代都是如此。
当然也有例外的!
比如唐代宫廷御用瓷器,一般都会在底足上出现“盈字款”。而宋代五大名窑中宫廷用瓷器中,也会出现各个宫殿,甚至使用者的名字的底款。
但这些底款虽然有,但并没有像明清时期那样形成规制!
不过,这件青花龙纹碗的存在也让刘东了解到了这座墓葬的墓主到底是谁!
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帝之后的又一位元代皇帝,第二位北元皇帝,他的年号就是“宣光”!
说起来,这位元昭宗也属于“迷途知返”和“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代表性人物。
年轻的时候,元昭宗跟元朝最后一任皇帝元惠宗“妥欢帖木儿”一样沉溺于密宗,荒淫无度,宠信奸佞,直到被朱元璋的明军赶回草原后,这位曾经的元朝皇太子才真正的迷途知返,痛定思痛,力图恢复中原,中兴元朝。
而且,取杜甫《北征》诗中“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之意,把年号改为“宣光”,希望成为周宣王、汉光武帝那样中兴国家的君主。
在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的励精图治下,北元政局逐步稳定。而且在1372年的明朝北征中,挫败了徐达和李文忠的军队。这次战争挫败了明军进攻的锐气,保住了元王朝的一线命脉,是元昭宗领导下的一个重大成就。
不过,元朝到底是积重难返,就算是元昭宗再努力,也无法挽回北元没落的大势。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的励精图治,才让北元这个政权存在了三十五年。
“可惜这是元昭宗的墓葬!”
看着周围并不出众的陪葬品,刘东忍不住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