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李氏也就是抱怨两下,这事放在心里久了她也没啥人能说。
当然这都不是啥重要的事,时间又过了两天,她爹杨为柏从黑山镇带回来一个让家里人都十分紧张的消息,那就是今年三月份的科举考试已经正式发榜通知。
今年杨春军杨春明都会参加县里准备的童生考试,也叫“童试”,由提学官主持、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只有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才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童生考试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只要考过都会被称童生。
也就是说,只有他们通过童生考试,才能继续参加接下来的乡试,会试,殿试,进而进入朝堂,封王拜相。
参加童生考试,需要廪生做廪保才能参加的,正好杨春明的夫子能够帮忙,而且两人前两年就知道了他们要去考试,不止他们,书堂里的大部分学子也都会去参加,两人有心里准备,到没有家里大人们那般紧张。
他们杨家人世世代代也是土里刨食的人,家里能出两个未来的大老爷,简直就是列祖列宗保佑,菩萨保佑。
她娘袁氏因为这事,更是每天都会上香拜佛,请求佛祖保佑,无论是语气动作,都虔诚的很。
杨春明还在书房里紧张的温习书本,除了必要的事,一般是不出房门的,袁氏虽然担心儿子,可到底时间越来越近,她也不好让儿子放松。
她只得每天变着法的给杨春明做好吃的,什么有营养就做什么,像是家里春天养成的鸡仔,都已经被袁氏炖了好几个了,袁氏将杨春明的所有事都一手包办,为的就是然后她二哥能够安心温习,不受外界的因素影响。
杨春明十二月份回来的时候又长高了许多,之前她娘送过去的棉服穿在身上有些短小,虽然春秋这一年也长了不少,可到底没有杨春明长的快,如今她二哥只和她爹只差了半个脑袋,她二哥今年十二,身高也算是在同年龄中拔尖的,春秋估摸着她二哥现在能有一米六多,因为她二哥已经比她娘的还要高嘞。
因为家里大人们的紧张情绪,使得将要科举的两人也很紧张,淡定如她二哥这般模样,现在也是天天在书房温书复习到很晚,春秋瞧着她二哥越来越棱角分明的脸,心里就心疼,唉,古代的科举可真不比现在的高考轻松啊!
杨家知道消息没两天,杨大爷爷就特意跑过来一趟,拉着书房里的杨春军杨春明两兄弟去了他们家,说是要给他们两人补一补考试的知识。
杨大爷爷毕竟是当了秀才的人,童试也过了,而且还交了这么多年的书,这方面用到的知识自然是两人拍马也追不上的,要不是因为同支同宗的关系,杨大爷爷还真不会登这个门。
有了杨大爷爷这层保证,袁氏真是又惊
又喜,杨春明离开后,袁氏对着杨为柏又是哭又是笑,好一阵儿才缓过来,对着杨为柏高兴的说道,“咱们明哥儿将来一定是个有出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