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大阿哥

大清的故事 云海瑞 2121 字 7天前

且说这荣禄,其性格之耿直,犹如顽石一般,毫无变通之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木讷之人,却也有着几分圆滑和机智。

话说某一日,荣禄不知为何,竟如那莽撞的野牛一般,直愣愣地闯进了慈禧太后的宫殿之中。待他站定,也不寒暄,开门见山便说道:“老佛爷,依微臣之见,立储一事,总比废立要好听许多,且于面子上也更为过得去啊!”

慈禧太后闻听此言,不由得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忖:“这荣禄今日莫非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不成?竟敢如此口无遮拦,直言不讳!”可见平时对慈禧言听计从的荣禄此时也觉得慈禧老佛爷的这招是着实不妥。

荣禄看到慈禧太后并没有像他预想的那样大发雷霆,心中不禁暗自窃喜。他定了定神,继续说道:“太后,您可还记得当年立光绪皇帝的时候啊?那时候,朝廷内外简直是炸开了锅,各种议论声此起彼伏,大家都担心会再次出现前朝嘉靖帝时期的‘大礼议’之争。为了平息众人的愤怒和不满,我们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呢。”

荣禄稍稍停顿了一下,观察着慈禧太后的反应,见她仍然面无表情,便接着说:“所以啊,我们就在旨意上特意加了那么一句话,说是如果光绪皇帝能够生下皇子,就将这个皇子过继给同治皇帝。这样一来,既可以堵住那些人的嘴,又能保证同治皇帝的香火得以延续。”

说到这里,荣禄稍稍提高了声音:“可如今,光绪皇帝已经在位多年,却始终未能有子嗣。这可如何是好呢?总不能让同治皇帝这一脉就这么断了吧?所以啊,咱们必须得另找一个合适的继承人,这不仅是为了国家的稳定,也是为了遵循祖宗的规矩啊。而且,这样做也是名正言顺、理所当然的事情,谁也说不出个不字来。”

慈禧太后听到这番话后,心中不禁开始暗自思量起来。仔细一想,确实如此啊!回想起当年挑选光绪帝继位的时候,他的生父醇亲王仍然健在。当时朝廷里的那些清流官员们就像被炸开了锅一样,纷纷表示担忧,生怕会再次引发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案。

那时候的慈禧太后,正值年轻力壮、精力充沛之际,而且还有同治帝作为前车之鉴。相比之下,光绪帝不过是个年幼无知的孩子,教导起来自然容易得多。再加上光绪帝和他的生父醇亲王都生性胆小怕事,就如同温顺的小绵羊一般,毫无反抗之力。

有了这样的优势,慈禧太后自然能够轻而易举地将他们掌控在手中,让他们对自己言听计从,从而实现自己独霸朝堂的野心。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情况却大不相同了。荣禄的这个主意,可谓是巧妙至极啊!这不仅能够巧妙地解释立溥儁为“大阿哥”乃是迫不得已之举,同时也成功地洗刷了他贪恋权位的嫌疑。如此一来,荣禄在众人眼中,反倒显得格外高尚,其行为也变得堂而皇之起来。

慈禧太后听闻此事后,心中不禁暗自欢喜。她暗自思忖道:“这荣禄啊,有时候还真是挺有能耐的呢!”想到此处,慈禧太后的嘴角不由得泛起了一丝微笑。

然而,慈禧太后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她深知要想培育出一个完全符合自己心意的皇帝绝非易事,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至少得耗费五六年的心血,还得像雕琢一件稀世珍宝一样去精心调教才行。

想当年,同治帝年仅六岁便登上皇位,而光绪帝更是在四岁时就被接入宫中。那时候的他们都还只是天真无邪的孩童,正处于最容易教导的阶段。而且那时的慈禧太后正值青春年华,精力充沛,身体强壮,面对这两个年幼且胆小怕事的孩子,就如同面对两只温顺的小绵羊一般,自然能够轻而易举地将他们管教得服服帖帖。

然而,如今的溥儁已然十四五岁,早已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孩童,而是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和盘算。这个年纪的他,正处于懵懂叛逆的时期,对于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同时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回想当年,溥儁还是个年幼的孩子时,或许还能听从大人的悉心调教,但如今,要想驾驭他恐怕并非易事。毕竟,他已经渐渐长大,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容易被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