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国府反击

然而,畑俊六心中仍然有些忐忑不安。他暗自祈祷着,希望国府的部队近期不要发动反攻,否则以目前的兵力状况,恐怕难以抵挡。

可惜的是,畑俊六并不知道,国府方面已经下定决心,要在大江中下游地区对鬼子展开全面反攻了。

伴随着国府军队如潮水般地大量调动,畑俊六的祈祷就像那易碎的泡沫一般彻底破灭。然而,此时畑俊六手中的兵力却如那风中残烛般严重不足,无奈之下,畑俊六只能被迫开始重用大量伪军参与防御等措施,同时如那久旱盼甘霖般期待着大本营的增援。

与此同时,延州方面在经历了漫长的半年时间的整训之后,坦克装甲部队犹如那钢铁巨兽般已然成型。

根据和远东兵团的协议,他们必须如那离弦之箭般开始向鬼子发起攻击。于是,延州方面开始精心谋划对鬼子的反击计划。

八月五日这天,国府第三战区和第九战区的国军如那下山猛虎般同时对鬼子发起了猛烈的反击。

由于鬼子启用大量伪军参与防御,而这些伪军的战斗力简直弱得如那纸糊的一般,所以国军的这次反击取得了极佳的效果。当大江中下游地区的大批地盘被国军如那秋风扫落叶般攻克之时,华中派遣军司令长官畑俊六企图从彭城至周家口一线撤回部分兵力,赵卫国和张龙却如那鹰隼般敏锐地察觉出了鬼子的意图。

于是,一道紧急命令下达,要求第三集团军和特战一师的部队立即停止休整,迅速对鬼子发动攻击。就这样,在远东兵团的有力策应下,国府军队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成功地收复了十六座县城,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胜利。

然而,正当国府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一份情报却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他们的头上。据情报显示,鬼子的二十万援军已经越过申城,正沿着大江逆流而上,气势汹汹地朝他们扑来。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蒋瑞元果断下令,命令第三战区和第九战区停止继续对鬼子的反攻,转而开始稳固现有的防线,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鬼子援军的猛烈冲击。

又过了五日,雾都的统帅府内气氛凝重,国府高层们齐聚一堂,召开了一次总结会议。

会上,国府高层们对这次反击鬼子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赞不绝口,每个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正当众人都在吹嘘这次战果时,宋梓文却突然站了起来,他面色凝重地说道:“统帅,按理说今日国军打了一场大胜仗,我本不该说些危言耸听的话,但如果我不说,又觉得对不住统帅您啊。”

蒋瑞元闻言,眉头微微一皱,他凝视着宋梓文,沉声道:“梓文,有什么话你尽管直说,不必顾虑。”

宋梓文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不紧不慢地说道:“如今,山河四省的大部分地区都已沦陷于延州之手,远东兵团则牢牢占据着内外东北以及内外西北。就拿此次国府取得的战果来说,也是远东兵团的第三集团军犹如铜墙铁壁一般,死死拖住了鬼子华中派遣军大半的兵力!才有国府的机会,可这样规模的部队远东兵团足足有八九个之多另外还有十多个满编军级的野战部队,我真是替国府的未来感到担忧。”这话一出瞬间就让在场的所有人惊出一身冷汗,须臾,何敬之方才起身,沉凝道:适才梓文所言,不无道理。然余以为,真正危及国府者,乃延州也。至于远东兵团,余以为,无需过虑。陈祖寿疑道:“远东兵团实力最为强劲,理当为国府之大患,何以敬之云无需忧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德邻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远东兵团自成立以来,一直将精力放在对外扩张上,其势力范围虽然不断扩大。但是唯一的一次对内战争,就是对西北马家军的行动。大家不妨回想一下,当时马家军究竟做了什么?这才导致远东兵团不得不对他们出手。”

李德邻稍作停顿,继续说道:“再看看去年远东兵团对远征军以及英美等国的态度,就能明显感觉到他们的志向比在座的各位都要远大得多。”

这时,何敬之也附和道:“确实如此!我与远东兵团进行过多次协商,从这些接触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国内的事务并不怎么上心。就拿这次远东兵团南下抵御日寇来说吧,其实一开始他们并没有南下这个打算。当时还是我拿出民族大义来逼迫他们,他们才勉强答应南下抗击日寇的。”

蒋瑞元听到这里,似乎抓到了关键所在,连忙追问:“敬之,你是说一开始远东兵团根本就没有南下抗击日寇的意图?”

何敬之点了点头,肯定地回答道:“没错!当时他们的第三集团军是驻扎在远东地区的比罗比詹,主要任务是为远东兵团的第二、第八两个集团军充当预备队。”

张岳军突然插话道:“照这么说,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争取远东兵团成为我们的盟友呢?”

然而,陈辞修立刻反驳道:“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只要你们对地图稍有了解,就会发现远东兵团如今在陆地上几乎已经将整个国家包围起来。而且,根据他们一贯的处事风格,他们几乎已经把所有的世界大国都得罪了个遍。如果国府与远东兵团结盟,那么必然会得罪戴英和美丽卡!”

张岳军一脸不解地追问:“为什么会这样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