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展望44年

张凤祥随意地与路边晒太阳的老农闲聊起来,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老农热情地回答着,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随着聊天的深入,国府代表们震惊地发现,原来在东北地区,普通的农民家里不仅能够顿顿吃饱,还有大量的余粮。

这一发现让国府代表们彻底沉默了。他们深知,即使是国府最富裕的地方,也不敢说家家都能达到这样的生活水平。更让他们难以置信的是,张凤祥作为远东兵团总司令竟然能够如此轻松地与普通老农聊天,了解农村的真实生活。

经过三天紧张而充实的实地考察,张凤祥终于回到了远东兵团指挥部。他的脸上透露出一种满足和自信,似乎对这三天的所见所闻有着深刻的感悟。

一见到国府代表团,张凤祥便毫不客气地说道:“这三日的实地考察,我相信已经足以回答何长官的问题了吧!”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骄傲,仿佛在向众人展示他的成果。

何敬之立刻回应道:“张司令,非常感谢你带我们亲身感受这些,我等真是受益匪浅啊!”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张凤祥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张凤祥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既然所有问题都已经解决了,那么咱们一起聚个餐如何?也算是为这次奉天之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时,陈辞修插话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不过张司令,这顿饭可不仅仅是为了聚餐哦。”他的语气略带深意,让人不禁好奇他接下来要说什么。

张凤祥疑惑地看着陈辞修,问道:“陈长官的意思是?”

陈辞修解释道:“这次奉天之行,我们已经把所有该办的事情都办了。所以,我们计划明日返回雾都。”

张凤祥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他说道:“好吧!不过明日你们走的时候,得跟我支援的火炮和炮弹一起出发。这些火炮和炮弹会先送到我部第三集团军,然后跟随其余的武器弹药一起返回国军前线,最后再把这些武器弹药给前线部队分发下去,这样安排,你们觉得如何?”

何敬之满脸惊愕,难以置信地说道:“张司令的意思是,那些武器弹药竟然已经准备就绪了?”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惊喜和期待。

张凤祥嘴角微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回应道:“那是自然,对于打击日寇,我可是向来都非常积极的!”他的话语中流露出对敌人的愤恨和坚决抵抗的决心。

一旁的国府代表们听到这番话,不禁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感叹自己等人的格局实在是太过狭隘了。他们原本对张凤祥支援的武器弹药还会有些时日才能送到,但此刻却被张凤祥的速度和决心所震撼。

随后,一行人一同前往司令部食堂,共进午餐。餐桌上,气氛融洽,大家谈笑风生,仿佛忘记了之前的种种顾虑和担忧。

第二天清晨,阳光明媚,八点整,一排排运输车队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与国府代表团一同踏上南下的征程。车轮滚滚,扬起一片尘土,车队渐行渐远,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上。

待运输车队远去之后,张凤祥并没有松懈下来。张凤祥立刻给赵卫国发去一道命令:“待总部运输过去的火炮以及弹药一抵达,立刻派遣部队参与押运这批军事物资前往国统区。务必确保这批武器弹药能够安全送达,并亲眼监督它们分发到国军一线作战部队手中。同时,要优先为武器装备较为落后的各个地方部队进行装备,并且要教会他们如何操作国军 107 火箭炮等详细事项。”

张凤祥深知这批武器弹药对于抗战的重要性,他希望国府能够善加利用,将其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的作用。至此,张凤祥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剩下的就只能寄希望于国府能够不辜负这份期望了。

等送走国府代表后,张凤祥便马不停蹄地赶回远东兵团总司令部,一到办公室,张凤祥就立刻召集参谋部的所有成员们,开始共同参与制定明年的战略计划。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十二月五日。这一天,张凤祥正在办公室里埋头工作,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他抬起头来,看到二舅吴国伟站在门口。

“凤祥,我有件事情要跟你说一下。”吴国伟走进房间,在张凤祥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哦,二舅,您有什么事吗?”张凤祥放下手中的文件,微笑着问道。

吴国伟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说道:“延州方面的代表昨天已经离开了,我想跟你讲一下我们和他们达成的一系列成果。”

张凤祥点了点头,说道:“嗯,好的,二舅,您请讲吧。”

于是,吴国伟开始详细地讲述起与延州方面达成的所有协议的主要内容。他说得很认真,每一个细节都没有遗漏。

张凤祥静静地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一些要点。当吴国伟讲完后,张凤祥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二舅,其实在我看来,咱们跟延州方面达成的这些协议当中,真正有意思的也就是两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吴国伟好奇地问道:“你认为哪两点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