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的侍卫刚要上前动手,就听见殿外有人大声喊:“陛下!姬昌不能斩!我们有谏章上奏!” 纣王一瞧,原来是黄飞虎、微子等七位大臣进殿,“扑通”一声跪下,上奏说:“陛下,上天都赦免姬昌回国了,臣民们对您感恩戴德。而且姬昌算的先天数,是伏羲先圣演算的,不是他瞎编的。要是不准,那也是按卦数推算的;要是准了,那姬昌就是个直言的君子,不是小人。陛下,您就饶了他这点小错吧。”
纣王皱着眉头说:“他显摆自己的妖术,还说君主不行,这能赦免吗?”
比干赶紧说:“陛下,我们不是为了姬昌,是为了国家啊。现在陛下斩姬昌是小事,可国家安危才是大事。姬昌一直名声很好,诸侯都敬仰他,军民也都钦佩他。而且他算的先天数,是按道理推算的,不是瞎编的。陛下要是不信,可以让姬昌算一算眼下的吉凶。要是准了,就赦免他;要是不准,再治他捏造妖言的罪。”
小主,
纣王看大臣们这么坚持,没办法,只好答应了,命令姬昌算眼下的吉凶。姬昌拿出算卦用的金钱,摇了一摇,脸色大变,喊道:“陛下,明天太庙要着火,赶紧把宗社神主移开,不然社稷根本就要毁了!”
纣王有点慌了,问:“卦数说明天,具体啥时候着火?” 姬昌说:“午时。”
纣王想了想,说:“行,那就先把姬昌关到监狱里,等明天看看是不是真的。”
众官出了午门。姬昌赶紧感谢七位殿下。黄飞虎说:“贤侯,明天可危险了,你得好好想想办法!” 姬昌叹了口气说:“只能看老天爷咋安排了。” 众官这才散去。这事儿先不说了。
且说纣王转过头,对费仲说:“姬昌说明天太庙要着火,要是真应验了,可咋办?” 尤浑在旁边赶紧说:“陛下,咱传旨,让看守太庙的宫官明天仔细防范,别焚香,看这火还能从哪儿冒出来。” 纣王一听,觉得有理,说:“这话不错。” 然后天子回宫了,费仲、尤浑也出朝了。这事儿啊,咱也先不说了。
阴阳官扯着嗓子喊:“禀报各位老爷,正到午时啦!” 众人眼睛瞪得像铜铃,死死盯着太庙的方向,可半天也没见起火,正纳闷呢,突然,半空中“轰隆”一声霹雳,震得山河都抖三抖。
还没等大家缓过神,阴阳官又急匆匆跑来:“各位老爷,不好啦,太庙真起火啦!”
比干瞅着那冲天的火光,忍不住长叹一声:“太庙都出这事儿了,成汤的天下怕是要凉啊!”
众人一听,赶紧一起跑出王府去看火。好家伙,这火着得那叫一个猛:
这火就像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猛兽,威风凛凛,在离地东南的位置烧得正旺,那火势,就跟要把丹砂九鼎都给吞了似的。想当年燧人氏,刻木钻金,弄出了火,这才扭转乾坤。在八卦里,火可是威风得很,在五行中,它又无情得很。早上在东南升起,把万物都照得明晃晃;傍晚在西北落下,整个世界就变得乌漆嘛黑。火起的时候,闪电跟飞镖似的乱窜;冒烟的时候,黑沉沉的烟雾把天都给遮住了。看那高低起伏的火势,就像有百丈雷声在轰鸣;听那远近的动静,跟放了三千火炮似的。黑烟铺了一地,就像有万道金蛇在急跑;红焰直冲云霄,瞬间就出现千团火块。狂风来凑热闹,那些金钉珠户一下子就没了影;恶火到处乱窜,碧瓦雕檐眨眼间就被烧没了。火起千条焰,星洒满天红。都城的人都大声呼喊,把万民都惊得不行。
算卦可别瞎猜,成汤的宗庙这下全成灰了。老天早就定好了兴衰,人再怎么算计也白搭。
话说纣王正在龙德殿,跟文武百官凑一块儿讨论这事儿呢,奉御官慌慌张张跑进来:“陛下,午时太庙真的起火啦!” 纣王一听,吓得差点魂儿都飞了,费仲、尤浑那两个奸臣,更是吓得肝胆俱裂。纣王一拍大腿:“姬昌还真是个神人啊!大夫们,这事儿咋处理?”
费仲、尤浑眼珠子一转,赶紧上奏:“陛下,虽说姬昌这卦数凑巧应验了,那也是赶巧了。哪能就这么轻易放他回国呢!陛下,您就怕众大臣阻拦,想赦免释放姬昌,咱得这么这么办,既能让天下安定,又不怕那些有实力的臣子搞事儿。这可都是为了四海百姓的福气啊。”
纣王一听,连连点头:“嗯,说得在理。” 话还没说完,微子、比干、黄飞虎等人就来朝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