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四大名着:祁山斗智

建兴九年春,祁山北麓的蜀军大营里,锦旗猎猎,甲胄生光。诸葛亮站在点将台,望着台下堆积如山的魏军器械——刀枪剑戟堆成了小山,战马嘶鸣着被牵入马厩,连曹真的帅旗都被当作战利品,倒挂在营门之上。

“丞相妙计!”魏延提着张合的头盔走上台,盔缨上还沾着血迹,“这一战斩魏将十二员,俘兵三千,缴获粮草二十万石,曹真那老儿吓得连夜往长安逃了!”

诸葛亮微微一笑,羽扇轻摇:“此乃将士们奋勇之功。”他话锋一转,目光投向魏军退去的方向,“只是司马懿的大营还在上方谷,这只老狐狸不出战,倒是棘手。”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半月,蜀军每日派魏延挑战,魏军只是闭门不出。魏延在阵前骂得嗓子都哑了,司马懿却在营中焚香抚琴,琴声顺着风飘过来,气得魏延差点冲上去拆营。

“丞相,”马谡之子马邈捧着新绘的舆图,手指在祁山与陈仓之间划出弧线,“魏军粮草充足,看样子是想跟咱们耗到秋收。”

诸葛亮望着舆图上的蜀军连营,忽然笑道:“他想耗,我偏不让他如愿。传令各营,今夜拔寨,退往三寨!”

此令一出,众将皆惊。姜维进帐道:“丞相,我军大胜,为何要退?”

“司马懿多疑,见我军后退,定会以为我粮尽,必然来追。”诸葛亮在舆图上点出三个山谷,“此处名为‘木门道’,两侧是峭壁,中间只有一条窄路,可设伏兵。”

当夜三更,蜀军悄悄拔营,营中只留些老弱残兵,故意弄出些“慌乱撤退”的假象。天刚亮,魏军的斥候就发现了,飞报司马懿。

司马懿正在营中看《孙子兵法》,闻言放下书卷,眉头紧锁:“诸葛亮诡计多端,不可轻信。”

张合却按捺不住,甲胄都没系好就冲进帐:“太傅!蜀军定是粮尽而退!末将愿率一军追击,定能活捉诸葛亮!”他自街亭之战后,总觉得在司马懿面前抬不起头,一心想立个大功。

司马懿沉吟片刻,终究还是点头:“你率三万骑兵追击,我引大军随后接应。切记,若遇险要之地,不可轻进。”

张合哪里听得进去,领命后立刻点兵,沿着蜀军撤退的痕迹追了下去。沿途果然看到蜀军丢弃的粮草、器械,甚至还有几车没来得及带走的伤兵,他越发得意:“诸葛亮果然是强弩之末!”

追到木门道时,前锋来报:“前面山谷狭窄,恐有埋伏。”

张合冷笑一声,挥鞭指着前方:“蜀军若有埋伏,怎会留下这么多破绽?冲进去!”

三万魏军刚进木门道,两侧山上忽然滚下巨石,瞬间堵住了前后路口。紧接着,蜀军的火箭如雨点般射来,山谷两侧的干草被点燃,浓烟滚滚,魏军顿时成了瓮中之鳖。

“中计了!”张合怒吼着挥舞长枪,却被魏延、姜维率军从两侧山腰杀下。魏军骑兵在窄谷里无法施展,只能挤成一团,被蜀军砍瓜切菜般屠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