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山,冲锋之时,队形为何散乱?”
“侯荆,阻击之时,为何不提前破坏河道,制造更大障碍?”
“还有你,李狗儿,为何不听伍长号令,独自前冲?”
一个个问题,直指要害。没有怒骂,只有冷静的分析和追问。犯错者面红耳赤,却也心服口服。夏明朗随即给出改进的方案,如何统一射击口令,如何保持冲锋锋矢阵型,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环境……
他将几种最基础、也最实用的阵型变化,如锋矢、雁行、圆阵,以及在不同地形下的变种,反复灌输给每一个小队长。要求他们无论在行军、休息还是战斗中,脑中必须时刻装着这几套东西,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做出调整。
对于斥候的要求更是严苛。侯荆手下的猎户们,不仅要侦查敌情,还要学会判断地势高低、水源痕迹、沙土软硬,甚至要能绘制出简单却精准的地形草图。他们带回的情报,不再仅仅是“前方发现狼骑XX人”,而是“前方三里,有狼骑八十,押送车辆十五,沿干河谷向北,河谷东侧崖壁可供攀爬,西侧沙地松软,不利骑兵行动……”
这种细致入微的情报,为夏明朗的决策和部队的机动,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撑。
数月下来,频繁的游击战如同铁锤,反复锻打着“阵风”这块顽铁。单个士卒的战技在生死搏杀中飞速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协同,学会了在失去高层指挥时,基层单位如何自主作战。
他们不再是一盘散沙的勇夫,而是真正成为了一个个能够独立运转、又紧密联结的杀戮单元。每一个小队,都仿佛是一个微缩的“阵风”,蕴含着惊人的韧性与爆发力。
练兵于战,成阵于野。这支在绝境中诞生的军队,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蜕变成西疆戈壁中最令人胆寒的存在。他们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夏明朗的奇谋,更在于根植于每一个士卒心中的阵道之魂,与那历经血火淬炼、浑然一体的战斗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