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步入正轨

不仅如此,张凤祥更是详细入微地阐述了诸如围点打援、敌后穿插这样精妙绝伦的战略策略。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便来到了三天之后,也就是康志坚、赵卫国以及袁浩康他们即将踏上征程奔赴战场的时刻。

临行之前,张凤祥仍然不忘悉心叮嘱:“打仗可不单单只是靠人数跟武器装备,更需要多多开动脑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面对张凤祥的殷切嘱托,康志坚他三人郑重其事地点头回应道:“请司令放心!您的教诲我们定会铭记于心,不敢有丝毫忘却。”话音刚落,他们毅然决然地转过身去,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渐行渐远。

随着康志坚等人离去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视线之中,张凤祥的生活依旧忙碌而充实。每日清晨,阳光刚刚洒落在大地上时,他便会亲自前往部队进行巡查工作;午后时分直至夜深人静的时候,则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图纸的绘制当中。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的他除了完成原有的任务之外,又增添了一项新的工作——仔细查阅从前线源源不断发回来的一封封电报。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过去。

大约过了半个月左右,张凤祥再次下达命令,让阮重八率领的二团和聂裕华指挥的四团迅速开往前线,接替已经奋战多时的康志坚所带领的一团以及袁浩康的五团继续作战。此次行动,由了解前线的赵卫国担任前线总指挥一职,负责统筹全局,指挥战斗。

等待一团和五团归来以后,他们立即着手展开两项重要工作。其一,从六团和七团中抽调部分兵员来补充自身队伍,并迅速组织起磨合训练,以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战斗力;其二,则是认真总结之前的战斗经验教训,深入总结这半个月的战斗经验,从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便更好的适应接下来的战斗。

时光荏苒,转眼间又过去了整整半个月。

在此期间,康志坚率领的一团与袁浩康指挥的五团顺利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并成功接替了赵卫国带领的三团和聂裕华统领的四团,奔赴前线继续与敌人周旋。此次负责前线指挥任务的乃是阮重八团长。

就这样,三江平原的前线战场上始终维持着三个团的兵力部署,与小鬼子巧妙地展开游击战、伏击战等多种形式的战斗。

而作为前线指挥官的人选,则由这五个步兵团的团长依次轮流担任。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安排,其目的非常明确——通过让每位团长都有机会指挥作战,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军事素养和领导才能,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更为艰巨的战斗局势。

随着时间悄然流逝,终于来到了十二月中旬。此时,前线指挥部突然发来一封紧急电报,电文中指出:由于近期天气急剧恶化,户外温度已经骤降至零下三十度左右,如此严寒的气候条件已不再适宜开展野外作战行动。

张凤祥紧紧地握着那份刚刚送达手中的电报,目光凝视着上面的文字,渐渐地,他的眉头皱了起来。

他心里很清楚,这次自从部队开始踏入三江平原那一刻起,至今已过去了整整三个半月有余。

在这段日子里,每一天都充满了硝烟与战火。

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地投身战斗之中,面对凶猛的鬼子,他们毫不退缩、奋勇杀敌。

在无数次生死较量之下,这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不仅积累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实战经验,而且通过一场场血雨腥风的洗礼,他们自身的军事素养和身体素质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锤炼。然而,长时间高强度的作战使得每一个人都疲惫不堪,身心俱疲。 零零轻小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刻,望着远处那狂风呼啸、飞雪漫天的恶劣天气,张凤祥知道,现在真的已经到了必须要给这些浴血奋战多日的将士们一个喘息之机的时候了。否则,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恐怕就算是钢铁般坚强的意志也难以支撑住如此巨大的压力。

想到这里,张凤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闭上眼睛,开始在脑海中仔细斟酌着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猛地睁开双眼,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果敢的光芒。

只见他迅速拿起桌上的纸笔,毫不犹豫地下达了一道命令:“传我命令!前线各团即刻有序撤回基地,务必保证全体人员安全抵达。到达营地后,立即进行全面休整,并及时补充所需物资装备!”

与此同时,每个月都有多达五千名新兵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如今这支部队的规模已然迅速扩充至三万之众。然而,当前采用的团级编制显然已无法适应如此庞大的兵力需求,其与实际状况之间存在着显着的不匹配。经过深思之后,张凤祥决定对现有编制做出相应调整,可一时之间也是不知道该如何改编部队。

而在武器装备绘制方面,过去的这三个半月时光里,张凤祥不辞辛劳地埋头苦干,成功将 105 毫米榴弹炮、85 毫米高射炮以及 40 毫米高射机关炮的设计图纸精心绘制而成。不仅如此,就连备受瞩目的 59 型坦克的图纸绘制工作也即将大功告成,目前基本上已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至于那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米格-21)的图纸绘制进程同样进展顺利,已然推进到了整体工作量的一半左右。

这时张凤祥拿不定主意后索性不想了便转身回到了自己的住处,继续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坦克图纸的绘制之中。

五天过后,当张凤祥终于将剩余的全部坦克图纸完好无损地交付到徐东山手中时,袁浩康所率部队终于风尘仆仆地归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