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跟国府代表讲事实

张凤祥看着陈辞修,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他缓缓说道:“国府的路从一开始就走错了,如今想要翻盘,谈何容易!”

何敬之这时急切地追问:“请张将军明示!”张凤祥面色凝重地说道:“国府虽然推翻了满清政府,但并未彻底铲除地主阶级。国府虽然效仿国外的政体,却演变成了独裁统治。不仅如此,在经济方面,国府竟然将重心放在了买办经济上,完全忽视了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这导致如今我们国家的任何工业品都依赖进口,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因此得以肆意欺压国府,而国府对国内的劳苦大众却采取强力镇压的手段。你们自己说说,这样的政府怎么可能长久呢?”

陈辞修听完这番话,不禁感到后背发凉,他忧心忡忡地问道:“张将军,难道就没有办法改变这种现状吗?”张凤祥无奈地叹了口气,回答道:“根已经烂了,你们觉得还能怎么改变呢?”陈辞修沉默片刻,感慨道:“这一幕,与明朝末年的情形何其相似!”

然而,何敬之却并不服气,他争辩道:“只要有张将军这样实力强大的势力全力支持国府,那么国府必定能够重振昔日的辉煌!”

张凤祥面带忧色,语气低沉地说道:“我的发展之路注定会与美丽卡、戴英等强国产生冲突,这是无法避免的。那么,国府是否有能力承受这些强国的压力呢?当面临这些强国的怒火时,国府究竟会选择全力保护我,还是将我推出去以平息他们的怒气呢?”这番话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国府代表的心上,直接断绝了国府想要拉拢张凤祥的念头。

此时,国府代表面露难色,一时之间竟然不知该如何回应。张凤祥见状,巧妙地转移了话题,说道:“这次国府代表团前来,想必是为了商议我们共同抗击鬼子的事宜吧。那么,我们还是具体商讨一下如何相互配合的问题吧!”

陈辞修稍作迟疑,然后说道:“抱歉,张将军,今日所涉及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我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和思考。不如我们明日再谈,您看如何?”张凤祥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说道:“可以,明日再谈也无妨。”

话一说完,国府代表便如释重负般地站起身来,向张凤祥告辞后,径直朝着招待所走去。张凤祥心里也很清楚,陈辞修等人需要向国府统帅汇报今日的情况,因此张凤祥并未提出一起用餐或其他一起行动的安排。

果不其然,当陈辞修、何敬之等人返回招待所后,他们便迫不及待地聚集在一起,开始深入讨论今日张凤祥所说的话。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四个小时的激烈讨论后,众人终于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张凤祥的真正意图并非其他,而是单纯地希望整个民族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成为世界强国。

在明确了这一点之后,陈辞修、何敬之等人决定将今日与张凤祥的谈话内容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总结汇报。他们精心起草,不仅详细记录了张凤祥的每一句话,还特别着重强调了张凤祥最后的那个问题。

最后,所有代表都认真阅读并仔细核对了这份总结汇报,确认无误后,他们一起郑重地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份文件随后被迅速发送给了雾都统帅。

当蒋瑞元收到这封总结汇报时,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尤其是张凤祥的最后一问,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蒋瑞元的心上,让他感到无地自容。

经过两个小时的深思熟虑,蒋瑞元终于下定决心,要进行最后一次拼搏。于是立刻给陈辞修等人回电,下达了明确的指示:国府决定迅速将鬼子赶出国门,并希望远东兵团能够全力配合。同时,为了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蒋瑞元还赋予了远东兵团极大的权力,允许他们南下淮水,甚至可以推进到大江流域。

等蒋瑞元把这份指示发出去后,他心里其实也明白,如果真的能够迅速将鬼子驱逐出国门,那么国府在国际上将会得到英美等国的高度认可。这样一来,国府就能够换取到更多来自美英等国的支持和援助。说不定到那个时候,国府就有足够的实力与延州方面一决高下了。

当陈辞修、何敬之等人收到蒋瑞元的指示后,所有的代表都心知肚明统帅的意图。于是,众位代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商议之后,基本上确定了明天与张凤祥讨论的基调。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他们才各自去休息。

时间来到十一月十四日,陈辞修、何敬之等国府代表再次与张凤祥在远东兵团总司令部的会议室内会面,商讨相关事宜。会议一开始,何敬之便开门见山地说道:“张司令,昨天统帅给我们下达了指示,国府的计划是要尽快把鬼子赶出国门之外,让老百姓彻底摆脱鬼子的奴役。”

张凤祥闻言,略微思考了一下,然后回应道:“那么,需要我们远东兵团如何配合呢?”

何敬之面色凝重地说道:“按照计划,远东兵团在华中地区的部队可以南下淮水附近,如果形势需要,甚至可以推进到大江附近作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凤祥毫不犹豫地回应道:“没问题,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配合国府的战略需求。”

这一番话让国府代表们都惊愕不已,因为按照以往的惯例,所有的商讨都会涉及到各种讨价还价和争论。然而,张凤祥竟然如此爽快地答应了,这让他们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沉默片刻后,陈辞修终于忍不住,弱弱地问了一句:“张司令,您为何如此爽快地就答应了呢?”

张凤祥一脸认真地回答道:“其实,对于我来说,只要是有利于民族的事情,无论大小,我都会全力去帮助。但是,如果遇到损害民族利益的事情,我这个人绝对不会坐视不管,我会第一个站出来坚决反对,并且会用我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就像昨天的问题一样,其实都是贵方在提问,我只是出于对民族的责任感,才会表现出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