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跟国府代表讲事实

陈辞修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张司令,我明白了。您的这份大义和担当,让我深感敬佩。您这个朋友,我一定会一辈子铭记在心。”

张凤祥潇洒地摆了摆手,朗声道:“无需如此,只要诸位能为民族国家鞠躬尽瘁,但凡遇到艰难险阻,尽管来寻鄙人,我定会竭尽所能护诸位周全。”何敬之满脸愧色,赶忙说道:“张司令高义,之前是我等目光短浅,小肚鸡肠了,在此我要向您赔个不是。”张凤祥微微一笑,宽慰道:“你不必言歉,你们所问的问题,无非是立场和角度有所不同罢了,这只是咱们内部的一些分歧,无伤大雅。”此时,陈辞修插话道:“张司令,我还有一事相求!”张凤祥连忙说道:“陈先生但说无妨!”陈辞修一脸恳切地说道:“张司令,您也知晓,鬼子的整体武器装备比国府军队要先进得多,所以我想请教一下,你们远东兵团是否能够为国军提供一些精良的武器装备呢?”张凤祥沉思片刻后,爽快地说道:“这样吧!我们在周家口、彭城缴获的鬼子以及伪军的武器装备和弹药,全部赠予国府,如何?”

陈辞修听了之后,脸上露出‘欣喜’之色,连忙说道:“感谢张司令!您的慷慨相助,实在令我们感激不尽!”

然而,张凤祥却一眼看穿了陈辞修的心思,于是笑着解释道:“你们这是嫌弃少呀!我可告诉你们,这些装备可不是小数目,足够装备四十多万大军呢!而且,弹药都是充足的,绝对能让你们的军队战斗力大增!”

陈辞修顿时感到有些羞愧,他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反应可能有些失态。张凤祥见状,继续说道:“不仅如此,我还会再给国府军队提供五千门迫击炮、五百门九二式步兵炮,以及五十门我们远东兵团自行生产的 107 火箭炮。不过,炮弹方面,我只能给你们提供十个基数的,用完以后就得贵方出钱购买了。”

国府代表团的成员们听到这里,都不禁瞪大了眼睛。如果张凤祥所言属实,那么国军的武器装备将比日军还要强大许多。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然而,张凤祥的话还没有说完。他接着说道:“但是,这些武器装备以及弹药,我会派遣专人看着你们发放到一线部队。如果国府不同意这个条件,那我就不赠送了。至于理由嘛,我想你们应该都懂的。”

陈辞修略作思考,便明白了张凤祥的意思。他连忙说道:“张司令,您放心,您的这个要求,我答应您!我们一定会按照您的要求,将这些武器装备发放到一线部队,绝不辜负您的一片好意!”

张凤祥面带微笑,语气轻松地说道:“那接下来还有什么事情呢?”

何敬之稍稍坐直身子,目光专注地看着张凤祥,回应道:“张司令,我非常想听听您是如何破解昨日您所叙述国府的那些问题的!”

张凤祥嘴角微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缓声道:“这个嘛,我最后自然会给你答案的。不过,现在我们还是先来讨论一下关于对付小鬼子,国府那边还有什么需要我部配合的地方吧。”

陈辞修连忙点头,接口道:“张司令,国府目前就这些问题,我们只希望咱们双方能够精诚合作,共同应对当前的局势。”

张凤祥眼神坚定,郑重地说道:“我们远东兵团做事向来是‘一口唾沫一个钉’,既然答应的事情,就绝对不会掉链子!既然你们都没有其他问题了,那么我就来回答何长官的问题吧。”

张凤祥的话音刚落,他环视一圈后,发现国府的代表们都正襟危坐,神情专注地聆听着他的讲话。

张凤祥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我觉得,无论我如何讲述,都不如实地参观来得真实。所以,明日上午九点,请各位准时到这里集合,我会亲自带你们去感受一下具体的场面。”

这话犹如一道晴天霹雳,把国府代表雷得外焦里嫩,之后张凤祥又说道:“关于之前咱们商量好的事情,我得赶紧安排,所以今日先这样,明天上午九点咱们再见。”说完这话之后,张凤祥就如一阵风般起身离开会议室,只留下国府代表们面面相明天上午九点咱们再见。”只留下国府代表们面面相觑......

小主,

张凤祥前脚刚踏出会议室的大门,后脚就迫不及待地给赵卫国下达了命令,让他将缴获的鬼子以及伪军的武器装备和弹药清点得清清楚楚,然后安排部队将这些装备弹药移交到国军手中。与此同时,张凤祥还亲自撰写了一份关于答应支援给国军火炮的报告,交由副官李再荣转交给二舅吴国伟,好让二舅吴国伟提前做好准备,等待国府代表归来时一同前往国府那边。然而,国府代表在张凤祥离开后不到两分钟,就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紧接着一行人马不停蹄地返回招待所,向统帅汇报今日商议的成果。当蒋瑞元收到陈辞修、何敬之等人联名的汇报时,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既感动又悲凉。

十一月十五日上午九点,阳光明媚,张凤祥带领着国府代表们,坐上了一辆辆汽车,浩浩荡荡地驶向钢铁厂、兵工厂以及附近配套的各类工厂。

一路上,国府代表们心情各异,有的充满期待,有的则显得有些凝重。当国府代表们抵达目的地,走进那些庞大而繁忙的工厂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不禁为之震撼。

在参观过程中,张凤祥详细地向代表们介绍了这些工厂的产量、工人数量以及待遇等基本信息。代表们一边听着,一边默默观察着工厂里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心中的震撼越来越强烈。

参观结束后,张凤祥带着陈辞修、何敬之等人来到了就近的农村进行考察。此时冬季正值农闲时节,田野里一片宁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鸡鸣犬吠。

当国府代表们走进村庄,看到农民们一个个面色红润,身着干净整洁的衣服时,都感到非常惊讶。他们原本以为农村的生活条件会十分艰苦,农民们应该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